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学校责任感是指小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对自我的约束,意识到自我对学校他人及关系的责任,愿意为老师、同学和学校班集体的利益投入情感,并付诸言行、承担后果的态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把“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列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主题,这无疑将学生责任教育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个体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个体真正开始承担社会责任则始于小学,小学是学生真正步入社会的开始。因此,小学生的学校责任感是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开始。小学生能否形成学校责任感,直接关系到其成人后能否具备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鉴于此,探查国内小学生学校责任感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行之有效的培养迫在眉睫。而这一切,又离不开一套可信有效的小学生学校责任感测量工具,然而目前国内尚缺乏一套适用于测量我国小学生责任感的测量工具,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专家讨论以及对小学生、教师的访谈,确定小学生学校责任感的理论结构和指标体系;通过现有条目及基于访谈的自编条目,进行量表编制;根据访谈试测结果、预测的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对项目进行筛选与删改,形成正式量表。结果发现:小学生学校责任感的结构为一阶三因素相关模型,这三个因素分别是:学校责任认知、学校责任情感和学校责任行为。小学生学校责任感量表有3个维度,共13个项目,各维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1~0.88之间,总的克隆巴赫信度系数为0.83。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指数分别为:χ~2/df=2.421,RMSEA=0.062,GFI=0.944,NNFI=0.935,CFI=0.948,IFI=0.949,NFI=0.916。这表明本研究编制的小学生学校责任感量表能够较好的测查小学生的学校责任感,可以作为测评小学生学校责任感的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