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了解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患者便秘的发生及排便重建情况。 2.了解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及焦虑抑郁情况。 3.探讨影响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患者排便习惯重建因素,预测术后排便重建概率及对术后排便重建危险性进行分组,为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提供依据。 4.探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排便重建时间与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及焦虑抑郁的相关性,以期从心理方面更加全面且完善地探索出影响术后便秘患者正常排便重建时间。 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取样方法,对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行胸腰椎骨折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132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术后一个月的随访。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史、骨折情况、手术资料、饮食及生活习性、术后用药情况、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水平、焦虑抑郁状况。随访内容主要为术后1个月内便秘评分情况,确立便秘出现及排便重建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图,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建立术后排便重建预测模型及预后指数方程。本研究还描述了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患者自我效能及焦虑抑郁总体情况,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术后便秘患者正常排便重建时间与自我效能及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 结果: 1.术后便秘组与非便秘组经x2检验,显示术前便秘史、骨折类型、脊髓损伤程度、麻醉类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胸腰椎骨折患者骨折前便秘患病率为10.6%,入院后至手术前便秘患病率为62.9%,手术后便秘患病率增至87.9%。 3.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患者一个月内排便习惯重建率为97.4%,其中术后3天内自行排便率为12.1%,术后1周内排便习惯重建率为16.4%,2周内重建率为74.1%。重建人数随时间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且第7~13天内重建人数最多。 4.Cox单因素分析显示,脊髓损伤程度、手术方式、是否习惯床上排便程度、术后床上活动、进食量、蔬菜水果量与术后正常排便重建相关联; 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脊髓损伤程度、是否习惯床上排便程度、摄入蔬菜水果量为术后便秘患者排便重建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后便秘患者排便重建函数预测模型为:h(t,X)=h0(t)exp(0.271X1-0.303X2+0.261X3),排便重建预后指数方程为:PI=0.271X1-0.303X2+0.261 X3。 5.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焦虑、抑郁得分分别为(73.22±10.33)、(4.39±2.07)和(3.90±2.24)分。其中只有19.1%患者自我效能处于高等水平,绝大多数患者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焦虑症状阳性患者占8.3%,抑郁症状阳性患者占7.9%,且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均高于国内患者常模。 6.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患者正常排便重建时间与自我效能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范围(-0.206,-0.395),与焦虑抑郁得分及两亚量表得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范围(0.398,0.439)。 结论: 1.患者一般资料中术前便秘史、骨折类型、脊髓损伤程度、麻醉类型对术后便秘的发生存在影响。 2.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发生率较高,术后一旦便秘则不易恢复,且正常排便习惯重建的发生以术后7~13天为最高,提示胸腰椎骨折行内固定术后第2周为术后便秘患者重建正常排便习惯最关键的时间段。 3.脊髓损伤程度、是否习惯床上排便程度及摄入蔬菜水果量为影响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患者排便重建的三个独立影响因素,提示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床上排便训练及蔬菜水果摄入量的增加均有助于尽早重建正常排便习惯。 4.运用所建立的风险函数及预后指数方程,可较简便且有效地预测术后便秘患者正常排便重建的危险概率,还可根据个体所得PI值对危险性进行分组,对临床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5.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不高,文化程度对自我效能有一定影响,提示医护人员应特别关注文化程度较低患者的自我效能。自我效能与术后排便重建时间呈负相关,提示临床医护人员,自我效能的提高,将有助于便秘患者重建良好的排便习惯。 6.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患者存在较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与术后便秘患者排便重建时间呈正相关,提示焦虑抑郁的减轻,将有利于便秘患者重建良好的排便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