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塔里木盆地是全球沙尘暴的高发中心,其沙尘气溶胶对全球气候有重要的的影响,是研究全球变化的热点区域之一。因地形和沙漠腹地观测资料的缺乏,常用NCEP发布的FNL资料来代替地面的实际风场去驱动数值模式。本文通过用2001-2010年十年的FNL地面风要素资料,将其插值到盆地中对应的台站,并用过二者的风速相关、风速的绝对误差以及风向的对比,结果表明:仅塔里木盆地东北部的三个站点的观测的风要素与FNL(最终分析资料)的插值结果基本一致,仅占总站数的13.6%。从气候研究来看,显然用FNL最终分析资料来代替地面观测的风要素具有较大的误差,不能用FNL最终分析资料来代替塔里木盆地地面的实际风场。本文通过对FNL资料与站点资料的月平均风速(四个时次)进行分析对比得出:4、5月份比3、6月份的绝对误差要大,14时次的绝对误差最小,02时次的最大。得出短期天气过程中,在沙尘高发的月份,FNL资料在14时次比较接近实际风速。可见FNL资料在一天四个时次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的。通过对最近10年(2001-2010)塔里木盆地周边的22个地面观测站点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可以看出盆地的北部和静、拜城等站点几乎无沙尘天气,盆地的南部于田、民丰沙尘天气较多;从沙尘天气月变化上可以看出,大多数站点的沙尘天气都发生在3、4、5三个月份,8月份是和田和民丰等站点的浮尘和扬沙天气次数的高发期,民丰的沙暴次数明显高于其他站点。从沙暴的时间分布来看,沙暴多发生在午后到夜间。通过对沙暴发生时风速和风向特征的研究,发生塔里木盆地发生沙暴时,风速并不一定很大,最小可有3m/s,很多时候沙暴的风速都达不到大风的标准。沙暴主要集中在和田、民丰和北部的尉犁、若羌一带。发生沙暴时,FNL资料在巴楚、若羌和尉犁三个站点的无论风向和风速都比较吻合,能够很好的反映沙暴时候的风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