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礼貌原则的视角分析英语委婉语的使用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hi_shui_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现代的社会很注重一方面就是与人交际,因为只有适当的交际才能赢得对方的认可。在交际中人们会采取不同的语言策略,委婉语无疑就是其中的一类。委婉语的使用存在于各个社会各个阶层。传统意义上的委婉语被大家一致定义为修辞学的范畴。随着语言学及社会学的发展,委婉语的研究范畴不断扩大,因为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文化现象,而且在人们的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委婉语可以说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对于使人感到畏惧,惊恐,羞耻,自卑等不适的各种消极心理反应即痛苦的事物,说话者有意运用语音,语法,语义等手段而形成的对这些事物非直接的语言表达,从而避免说话者和听话者感到痛苦或丢面子。简而言之,就是说人们采用一些比较礼貌,友善的词语替代使人感到不愉悦的所指之物,从而使交际双方都不会陷入尴尬,丢面子的境地。礼貌原则是Leech在Grice的合作原则基础之上提出来的一大语用学原理,并受到语用学界的广泛认可。这一原则概括的说,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不礼貌的表达减弱到最低程度,也就是“尽力缩小不礼貌表达,尽力扩大礼貌的表达”。这一原则包括六大准则:策略准则,宽宏准则,赞扬准则,谦虚准则,同情准则和赞同准则。这些准则解释了为什么有些话语比较礼貌,有的不礼貌,以及怎样的语言活动是礼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众多学者开始了从不同的领域对委婉语进行了各种探索和研究,包括中英文委婉语翻译的研究,委婉语在商务信函中的使用,从中西文化的角度分析委婉语的使用等。这些研究使委婉语的研究更近了一步,丰富了人们对其的认识和理解。近年来,相继有学者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委婉语的使用做了初步的探讨和解说。基于前人的探索和研究,本文将从礼貌原则的角度更进一步分析委婉语的使用,以及提出委婉语使用给英语教学带来的一些启示。本文主要是从礼貌原则的视角,分析英语委婉语的使用。为了避免禁忌语或是表达礼貌,或是出于一种掩饰的目的,人们会使用一些间接地表达方式来描述一些事物。由此可以看出,委婉语是人们用来实现就成功交际的一种手段。通过使用委婉语,人们实际是在遵循Leech所提出的礼貌原则。本文主要分六个章节,第一部分主要讲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论文的组织结构。第二部分主要围绕委婉语,讲的是委婉语的定义,分类,构成手法及使用动机以及前人从不同角度进行的研究。第三部分主要介绍礼貌原则,包括礼貌原则的研究历史,六大准则等。第四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主要论述委婉语是如何体现及遵守礼貌原则的六大准则的。接下来的章节列举了一些委婉语在礼貌原则下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实例。第六章节围绕委婉语在英语教学中展开,由简单的调查问卷以及课堂听课总结得知,大部分老师和学生都认为委婉语在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然后就如何在教学中使用委婉语做了一些说明。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及该研究的缺陷和不足。
其他文献
出口退税制度指的是将出口货物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缴纳的间接税款,经过货物报关后退还给相应出口企业的一种税收管理制度。建立出口退税制度可以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优势,从
生态文化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代表着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国内知名的旅游胜地,张家界
设施栽培是利用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设施,控制或改变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达到提早或延长果实市场供应期的目的。草莓因其具有成熟早、易繁殖、周期短及病虫害少等特点,
计算机视觉技术作为一种为实现自动化和现代化的工农业生产而产生的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国内外许多科研人员的关注,其在工业控制、生物医学、农业工程、军事等领域内有着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融通资金的方式,是金融市场的创新工具之一。通过设计证券化结构,将流动性差的资产证券化成资产支持证券,并在金融市场中交易。作为一种新型工具,资产证券化
<正>过着今天的好日子,理当饮水思源,邓小平复出后,曾在中南海怀仁堂对陈云、李先念等党内高层领导讲过: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开得很好的大会,意义深远,一些正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旅行社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素质高低的竞争,培训作为旅行社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改善员工的工作
以纤维素酶辅助发酵的明日叶发酵茶为材料,研究冲泡温度、时间对茶汤中主要活性物质(多酚、黄酮、查尔酮)浸出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冲泡温度从80℃升高至95℃
弦支结构体系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重要的公共建筑中,但目前国内外对弦支结构的施工技术方面的系统研究较少。对平面型弦支结构、可分解的空间型弦支结构和不可分解的空间型弦支
土地,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各种空间活动的载体,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再生性。土地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的区位差异,决定了土地利用在方式、结构、强度等方面存在着强烈的地域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