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装饰,作为人类生活和观念意识所释放的产物,是人类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在不同的社会和历史时期的思想情感及内在信仰的自然反映,也是人类造物和审美历史的见证。铜鼓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集冶炼、铸造、雕刻、绘画、装饰、音乐、舞蹈、宗教于一身的西南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形式,具有地方性、民族性、代表性,是乐器、礼器、财富和权力的象征。铜鼓装饰造型伴随着铜鼓的发生而发展,它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技术与艺术的结合,造型与装饰的高度统一,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民族习俗、图腾崇拜、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真实写照,也是西南少数民族先民文化艺术形态和思想意识的具象或抽象的再现。铜鼓装饰造型以其秩序化、规律化、程式化、理想化的形式表达事物,形成了合乎人类审美需求的形态。当前,铜鼓文化的研究领域在不断地拓展,涉及冶金学、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艺术学等领域。然而,对铜鼓装饰造型的研究还有待于深入,特别是对铜鼓装饰造型在现代设计中运用的深入研究,有利于铜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研究主要运用秩序感装饰艺术理论,首先对铜鼓的分布、分类、起源地、起源物等进行了综述,重点探讨了铜鼓装饰造型的特征、铜鼓装饰造型的形式美法则和铜鼓装饰造型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通过从铜鼓的整体造型、平面装饰造型、立体装饰造型及造型的流变几方面,分析铜鼓装饰造型对自然秩序、社会秩序、心理秩序三种秩序形式的感知,探讨铜鼓装饰造型内在的秩序性特征;运用秩序感装饰艺术理论对装饰效果的分析方法,分析铜鼓装饰造型的形式美,探讨铜鼓装饰造型外在的秩序性;运用秩序感装饰艺术理论中“习惯势力”的视知觉原理,探讨铜鼓装饰造型在现代设计中的仿样与比喻、象征符号化等应用方法和工艺品、景观设计等设计领域,以利于促进铜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