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慧远三教关系思想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各家各派学术思想比较活跃的时期,各种学术思想交流互动是这一时期思想发展的主要特点。外来的佛教在这一时期登上思想论争的舞台,与中国传统的儒道两家思想进行了初次的交流与融合,三教之间的初次互通更是成为魏晋时期学术思想发展的特色。在三教互通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东晋的慧远。慧远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总结了这一时期所出现的儒释道三教的论辩问题,提出了儒释道三教同源的思想,为佛教在中国的顺利立足奠定了基础,对以后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的篇章结构与主要内容如下:绪论:此部分主要交待在魏晋时期宽松自由的思想氛围中,儒释道三家初次融合碰撞所引发的问题,处在此种历史背景下的慧远为了调和三教的矛盾,作了一系列的护教辩论,由此引出本文写作的缘起,探讨慧远儒释道三教关系思想。其次总结了慧远三教关系思想的研究现状,本文所采用的主要的研究方法以及本文选题的意义与价值。本文第一章慧远三教关系思想产生的原因。通过分析儒释道三教的冲突与融合的状况、慧远之前儒释道三教关系思想的发展概况,以及慧远的生平及著作,将慧远三教关系思想的形成的原因作了简单的介绍。第二章慧远的三教关系论。本章主要介绍了慧远如何通过“内外之道,可合而明”的原则,将道佛、儒佛统合在一起;通过分析慧远与时人的辩论,系统的总结了慧远思想中物化而神不灭论、因果报应论、沙门不敬王者论、沙门袒服论等与三教的关系。第三章慧远三教关系思想的特点与意义。本章系统总结了慧远三教关系思想的特点,慧远三教关系思想的时代性与局限性以及慧远三教关系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结语:本部分简要总结了慧远三教关系思想对中国哲学与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基因资源是 2 1世纪人类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基因研究成果的取得需要两方面的要素 :研究者的智力劳动投入与基因拥有者的资源提供 ,两者的权益均需法律保护。对前者应当采用授
仪式祭祀鬼神的表现告诉几乎每一种文化的神话与历史达到了惊人的程度。虽然大多数人民之间今天比较少见,古希腊人,罗马人,希伯来人,埃及人,阿兹台克人,和约鲁巴语(仅举几例)
火力发电厂在我国目前的电力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火力发电厂的实际生产来看,其循环水系统存在着明显的水资源浪费情况。现阶段,我国的水资源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而全
本文以位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三棵树镇的南花苗寨为田野点,调查南花苗寨基督教教徒的与非基督教教徒的婚姻选择、婚姻缔结、姻亲关系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本文以
为解决漳村煤矿薄弱泥岩顶板厚煤层大断面马头门失稳问题,采用钻孔窥视仪对围岩深部破坏情况进行成像观察,分析了马头门破坏原因,并采用FLAC3D软件模拟了围岩失稳破坏过程,研
《高上老子内传》作为已佚的中古道教太玄部重要道典之一,学术界长期以来缺乏专门的深入研究。本文首先通过对相关史志目录和现存《老子内传》佚文的利用,考证得出成书于南北
《華嚴经》焉大乘经典的一種,系统的譯本先後有東晋佛陀跋陀羅譯晋本苹嚴和唐代寅叉鞋陀譯八十華殿、般若譯四十華嚴三種,三種譯本在《大正藏》中皆可見到。《華嚴經》是佛教
《圆明论》为佛教已佚文献,历代大藏经均未收录,佛教历代经录史籍中也鲜见著述。目前存世的《圆明论》仅散见于六种敦煌写本中,该论一般被认为是禅宗神秀一系的佛教文献。本
从1856年开始,罗马教廷正式承认直隶东南代牧区为直隶省的天主教教区之一,直隶东南代牧区便成为了传教士重点活动的区域。在天主教在直隶东南代牧区传教的几十年间,开辟了大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35例PCN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ERAS分为ERAS组和传统组。ERAS组62例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