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为例,从“目的语中心论”(target-oriented)角度试对1896-1919二十多年间西方侦探小说在中国的翻译进行描述性研究。之所以选择这一时期原因在于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性,中国人开始放眼看世界,并在政治、意识形态及文化等方面经受了来自西方世界的巨大冲击,一方面进步文人致力于介绍西方思想,然而另一方面中国大多数人的思想仍然比较保守,因此译者必须权衡利益,既考虑创新,又不忽视传统。 首先,本文从六方面解释清末民初出现侦探小说翻译热的原因,即侦探小说这一文学类型在当时中国的空白或劣势、侦探小说引人入胜的文学特征、进步文人赋予侦探小说的教育功能、出版印刷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社会及人心的混乱。 接着,笔者从“目的语中心论”角度、结合五个例子对当时侦探小说翻译的特点进行了研究,认为侦探小说被赋予的教育功能及中国读者对西方文化既接受又抵制的态度使得清末民初多数侦探小说译者们采取了目的语为中心的翻译方法。 最后,本文研究了清末民初侦探小说的译介对中国当时侦探小说创作产生的影响。中国侦探小说家从西方侦探小说中学到了不少写作技巧,如:人物的刻画描写、第一人称叙事法、倒序手法、心理活动描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