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市某三甲医院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干预研究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ince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目前患病率最高的肝脏疾病,为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体检人群NAFLD的检出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NAFLD人群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病情况,为NAFLD的早期预防及其心血管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目前,改善饮食结构是NAFLD的最常用的干预方式,通过对NALFD患者采取为期6个月的饮食干预,探讨NAFLD患者NAFLD及其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于2019年1月至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信息完整且完成腹部B超及颈部超声检查的2886例体检者,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其中NAFLD患者27例意愿参与营养门诊饮食指导的干预研究,经过6个月的干预后,进行复检。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录入,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NAFLD的检出率随着BMI的升高上升,正常体重人群NAFLD检出率为8.39%,超重人群NAFLD检出率为26.66%;肥胖人群NAFLD检出率为44.5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体重分级下NALFD人群既有共性亦有特性,除BMI升高的共同特征外,正常体重及超重NAFLD人群血脂及血糖代谢异常情况较明显,超重及肥胖人群女性更易患NAFLD;正常体重NAFLD人群更易存在血脂异常现象。(3)NAFLD的患病具有性别差异,女性、BMI、TG及LDL是发生NAFLD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4)与非NAFLD人群相比,NAFLD患者普遍存在血脂代谢异常的情况,且血脂代谢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与非NAFLD人群相比,NAFLD患者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检出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高血压及LDL异常是NAFLD人群发生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7)伴随NAFLD患者体重的下降,SBP、DBP、UA、TC、TG、LDL、ALT、AST及AI均下降,HDL上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干预后,NAFLD患者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检出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群中,NAFLD的检出率随着BMI的升高而上升,即使在正常体重中也应当提高警惕性,进行NAFLD的筛查;不同体重分级NAFLD人群代谢特征不尽相同;血脂紊乱是NAFLD的危险因素,NAFLD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因此对于血脂异常的病人亦进行NAFLD的筛查;NAFLD患者传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检出率较高,提示应当在NAFLD患者中进行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筛查;通过饮食干预的方式能够降低NAFLD患者传统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可在适宜的人群中进行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患者用延续护理对其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一定借鉴。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护理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326例早产儿在生后3~7d内常规行床边头颅B超检查。并对不同胎龄、出生体重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损伤程度及并发症等进行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BEIS技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2-01—2014-01诊治的6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31例采用B
分析了微波烧结的特点和原理,介绍了TE103单模谐振腔型微波烧结系统的组成。利用微波烧结技术,将Al2O3陶瓷分别置于TE103单模谐振腔中纯电场、纯磁场中进行烧结,研究了这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