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了解北京市朝阳区新生儿首针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对在朝阳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补种首针乙肝疫苗的新生儿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掌握影响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的重要因素,从而为相关部门在采取对策和措施来进一步提高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全面调查对2013年出生、于2013年持所出生医院开具的新生儿乙肝接种证明来朝阳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首针的新生儿。通过使用北京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计免系统),得到未及时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儿童的名单和基础信息,下发到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查。结果2013年在北京市朝阳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补种首针乙肝疫苗的新生儿共2783人,男女性别比为1.18:1;首针迟种天数在2天到307天之间不等,在迟种年龄段中,31-60天这个年龄段补种人数最多;社区首针平均未及时接种率为6.69%,未及时率最高者为将台地区办事处,最低者为和平街街道办事处;首针未及时接种率本市户籍为6.14%,低于外省户籍7.06%;朝阳区产科医院的新生儿首针未及时接种率中,三级医院的未及时接种率最高,而在三级医院中,首针未及时接种率最高者为北京朝阳医院8.31%,未及时接种率最低者为北京地坛医院0.12%;新生儿母亲乙肝表面抗原分布情况中,阳性者有38人,母亲表面抗原为阴性儿童的首针乙肝疫苗未及时接种率高于母亲表面抗原为阳性的儿童。首针未及时接种原因主要是,一、与新生儿相关的因素:主要为早产、低体重、早产合并低体重、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窒息等;二、医院方面的因素:部分医院未严格按要求及时接种、疫苗短缺、母亲具有产前高危因素等;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方面相关的因素:主要是因儿童第二针延时,为保证重新开始三针的接种记录能够录入,删除原有首针接种记录所致;四、家长方面因素:担心风险拒绝接种、家中分娩等。结论朝阳区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未及时接种的主要原因为新生儿方面因素,如早产、低体重、早产合并低体重、新生儿黄疸及新生儿其他疾病等。因此一方面可考虑对北京市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禁忌标准进行适当的修改完善,另一方面加强对医护人员首针乙肝疫苗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此外,社区方面,应针对工作人员所登记的北京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完善,以方便保健科人员录入,避免人为删除原有记录这一因素。另外还应加强对孕妇产前表面抗原的检查,尤其对阳性的母亲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如首针及时接种等以阻断母婴传播。最后应加大宣传增强人们保健意识,提高家长们对首针乙肝疫苗的知晓度和重视程度,避免因家长主观因素造成的未及时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