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孝,德之本也。”孝道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外国文化的侵入,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孝道在社会上的整体影响有所减弱。但是它对和睦家庭的建立,社会关系的融洽,以及个人素质的培养仍有很大的正面的影响。因此,加强中学生的孝道教育有其巨大的现实意义。然而当今社会,孝敬老人,弘扬孝道的新闻在媒体上少之又少,反而是打骂父母、侮辱长辈的新闻往往见诸于报端、网络。从而,对青少年的素质的批判声、谩骂声一片。但是,当我们只对现象做出评判时,是否考虑过内在的因素呢?应该说,青少年是天真烂漫的,也是最好教育的,他们之所以做出不孝的行为是自身内在原因引起的么?到底是什么导致孝道淡漠的呢?如何才能对青少年进行有效地孝道教育呢?针对此,本文主要采取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依托某些教育理论,构架新型教育模式,针对河北省石家庄市某中学初一A班学生的孝道教育进行实证研究。本研究首先围绕中学生孝道缺失的现象和原因,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设计问卷调查,取得A班孝道问题的一手材料,分析出初中生孝道问题的共性与个性,从而制定出“情感关怀为前提,以体验教育为主轴,以榜样教育为依托”的孝道教育指导思想,并据此开展针对A班的孝道教育活动。通过四个行动循环,采取宏观指导(集体孝道教育)和微观指导(个人孝道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A班学生的孝道观念及行为加以引导,从而从知情意行四方面全方位的塑造学生,使他们了解孝道,懂得孝道,行动孝道,坚持孝道,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并从中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孝道教育方式,以补充孝道教育的行动研究。同时,也为今后他人的研究铺路,提供借鉴。研究结果发现:1、在符合学生品德形成、行为养成规律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孝道教育有利于学生积极,深刻的孝道观念的树立、孝道知识的掌握、孝道行为的培养,孝道意志的确立,并提高他们的孝道素养。2、家庭、学校、社会都是孝道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3、在情感关怀的前提下,亲子关系更加融洽,更易化解矛盾,使学生从内心形成孝道思想。4、体验教育从正面,直接的给学生施加影响,效果优于说教教育。5、榜样力量在初中生阶段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用先进带后进,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6、在目前成绩仍是主导的现状下,个别家长、学生的不配合,消极情绪导致对他们的教育效果流于表面,作用不大。最后,本文通过真实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孝道教育的三大误区,以供其他研究者进行甄别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