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单视点连续生成新视点优化算法的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tkua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3D视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3D视频应用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改变着我们观察世界的方式,其中就包括3D立体电视和自由视点立体电视等。在3D内容制作和传输的过程中,基于深度图渲染方法(DIBR)的立体显示技术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方法。基于DIBR算法的立体显示技术基于双目视差原理,利用参考视角彩色图像和其对应的深度图像合成虚拟视角图像,并且通过在立体显示器上播放适应不同视角的图像,从而给观众带来立体感受。虚拟视角图像的合成质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在使用DIBR算法进行新视角合成的过程中,由于去遮挡效应的存在,使得合成图像中会出现所谓的空洞,包括边界空洞和非边界空洞两大类。除此之外,基于DIBR算法的虚拟视图合成效果还会受深度图质量的影响。通常来说,深度图在编码传输过程中会被压缩,导致图像分辨率下降和深度精度不足,进而会引起DIBR算法过程中像素的不正确位移,导致合成图像中出现小的“裂纹”。此外,深度图可能包含噪声,这会导致合成图像中出现不同类型的伪影。当深度图和彩色图中的像素位置不匹配时,经常会有本属于前景的像素被投影到后景部分,从而产生伪影。以上这些都会影响最后的立体合成效果。目前已经有多种方法,用来减少虚拟视角合成过程中的失真,以提高图像质量。例如,3D-HEVC的开发平台HTM中采用两个参考视图分别合成同一个虚拟视角的两幅图像,再进行图像融合已达到空洞填补的目的。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改善图像质量,但由于用到两个参考视角的图像,所以会提高复杂度和带来额外的带宽损耗。在本文中,我们采取新的策略来应对这些问题。考虑到深度图在编码阶段被压缩,使得传输后的深度图中边缘部分变得模糊,从而降低图像合成的质量。我们对深度图进行边缘锐化滤波,以恢复其清晰度和边缘锐度。此外,我们结合彩色图像对深度图进行修复,确保彩色图中所有的前景像素对应于深度图中的前景区域。最后,我们采用基于后景的空洞填补算法进行图像后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合成图像的质量。
其他文献
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是影响无线信号传输质量的主要因素,信道编码技术与分集技术可有效抵抗信道衰落。分布式Turbo码协作方案和率匹配Turbo码协作方案是两种将Turbo码与协作分
波达方向估计(DOA)是阵列信号处理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目前基于阵列的空间谱估计是DOA估计的主要实现方法。现有的空间谱算法需要大量的快拍数以保证协方差矩阵估计的精度,这些都
人脸识别是一种被应用广泛的生物识别技术,相比较基于指纹、虹膜等生物特征的生物识别方法来说,基于人脸的生物识别方法更加方便、友好和隐蔽,因此人脸识别技术越来越被广泛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这一检测技术可谓是如今核医学中最先进的,成像方面也一直在深入研究。PET的原理是将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注射到人体内,这
用涡流测厚仪测量诸如固体火箭发动机等曲面基体上的绝热层厚度时,由于无法在曲面基体上对涡流测厚仪进行标定,只能采用在平板基体上标定后,测量曲面基体上涂层厚度的方法。然而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Windows Embedded CE6.0嵌入式操作系统作为控制系统的深海海底原位监测系统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本系统采用了搭载Windows Embedded CE6.0嵌入式操作系
深度学习是近年来机器学习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方向,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的许多问题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效果。深度学习的本质是大数据支撑下,由多层人工神经网络堆叠形
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型装备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装备的维修保障过程正面临着技术要求高、内容复杂等诸多挑战。基于对装备保障知识与技术的迫切需求,远程健康诊断技术在大型装备等
磁共振成像技术依靠其无辐射、非侵入、成像对比度高等特点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医学诊断和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成像过程较慢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降低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