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国家赔偿制度探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wa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近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时期,在这个社会急剧转型的大环境下,思想变革、法律移植以及本土化成为时代的标杆。宪法与行政法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始孕育产生,并指导了中国的政治进程。作为分支的国家赔偿理论也伴随着人权理念的引入走进中国,打破了延续千年、毫无限制的国家权力专断局面。在既无公法基础、又无人民主权意识的中国,能在短短数十年间使国家赔偿的观念得以生根发芽,甚至在宪法中得以体现,不得不令人钦佩和学习。本文重点论述从清末“洋务运动”到1949年这一阶段国家赔偿制度的移植、发展进程,正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国家赔偿制度的产生背景。18世纪的欧洲,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对获得财产和自由的保护更加渴望。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断扩充,公权力侵犯人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然而在“国家绝对主权”的意识主导下,受害者只能自受其果,这种现象引起了人民越来越多的不满。随着“社会契约论”逐渐被社会认可以及人权观念的发展,国家赔偿理论开始逐步发展,历经国家责任绝对豁免时期、国家责任相对豁免时期和国家无过错责任时期。政治制度和法律有其存在发展的规律,本部分通过分析国际上国家赔偿制度产生的动因,为描述其在中国移植、发展的过程做一铺垫。第二部分,通过史料分析中国国家赔偿理念产生的基础以及制度的引入。在洋务运动失败后,资产阶级先进分子逐渐认识到,光从技术上学习不能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只有改变腐败的封建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强国的目的。从“戊戌变法”开始,西方的制度、文化逐步引入中国,人权观念也开始出现在中国的文字中。随着先后的几次文化运动,人权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并最终成为宪法中的一部分。人权的观念使人民通过法律保护自己财产和人身权利的意识觉醒,同时国家赔偿理念开始引入中国并引发学者关注。第三部分,就国家赔偿理念引入中国后学界的讨论和立法情况。自1923年王世杰就国家赔偿发表论文后,学界针对国家是否有责任进行赔偿、国家赔偿的适用的法律、赔偿范围等等问题逐一进行了讨论。与西方学界理论相仿,先后出现了“国家无责任说”、“国家代位责任说”、“国家无过错赔偿说”等等理论。在法律界学术讨论的过程中,统治者在立法上也逐渐承认了国家赔偿的责任,并在《行政诉讼条例》、《行政诉讼法》《土地法》、《警械使用条例》等法律法规中规定了国家赔偿的义务,但这些规定仅为理念性的认可,因过于粗陋,并不具备实践操作性,因此学界就如何修改法律、制定国家赔偿法展开了研究讨论。第四部分,讲述中国近代国家赔偿制度的实践,即冤狱赔偿运动。冤狱赔偿运动是国家赔偿理论发展的一个高潮。针对国民政府时期尤其是1931年《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颁布后大量存在的冤狱情况,以上海律师公会为首的律师界发起了“保障人权”、“维护法制”的冤狱赔偿运动。本文详细介绍了冤狱赔偿运动的发展过程以及学者的主要论著情况,借以重现当时赔偿运动的全貌。
其他文献
本文重点分析制造业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微观因素,并选取制造业代表门类,电器机械行业的数据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行业偏好债务融资,其次在进行单位根检验和
随着全球经济的平稳运行,作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的房地产业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发展之余,房地产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宏观调控政策日益严格、消费者需求特点不断变化、竞
为做好盐城技师学院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工作,准确把握并适应新经济形势下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经贸与服装系组织专门人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自身组织结构的复杂性、非营利与产品的特殊性、战略控制目标的模糊性、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有限性、资金与资源的短缺性、管理体制的传统性、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性、控制体系构建
当前发达国家的环境会计在理论研究与实务应用领域均有较大进展,而我国还处在环境会计发展与应用的探索期,本文分析了我国环境会计在企业实施运用的现状及主要问题,总结了以
<正> 莫高窟第61窟是五代归义军时期,曹元忠主持开凿的一个大型洞窟,窟内主尊供奉文殊菩萨(现已失),因此俗称"文殊堂"。该窟甬道经后代重修,并在两壁绘制了炽盛光佛图,两壁的
物联网是将“互联”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各种信息感知元件和传感设备实时采集和交换信息,并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巨大网络。无线网络是实现物联网的核心接入技术
目前,全世界都面临能源枯竭和自然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光伏发电在资源稀有的环境下已然成为全球各国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的孤岛检测部分也是整个光伏发电
地方普通高校在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为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普通高校的经费来源由过去单一的政府投入转变为学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监测与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常规于生后0.5h、1h、3h、6h、12h、24h监测血糖,直至血糖正常至2次以上。结果 68例新生儿低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