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紫菜应答盐胁迫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和靶向代谢组学研究

来源 :集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y_Dru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生长在潮间带区域,伴随潮汐的变化周期性经历高潮复水与低潮失水的环境变化。在干出失水状态下,由于水分蒸发或是暴雨天气,藻体时常面临着高盐或低盐胁迫,而在高潮复水后,坛紫菜仍能恢复至正常生理状态,表现出了较强的耐盐性。因此,坛紫菜成为了研究藻类耐盐机制的理想材料。在之前的研究中,科研人员已经对高、低盐胁迫下坛紫菜K+/Na+平衡的建立、维持渗透压平衡与活性氧清除等方面的应答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但是,上述应答机制的进行均离不开物质的交换、蛋白质的参与和能量代谢的支撑。然而,坛紫菜在应答盐胁迫中如何维持膜系统稳态、蛋白质合成和能量供给的应答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以坛紫菜叶状体Z-61品系为研究对象,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不同高盐、低盐胁迫下的藻体进行蛋白质组学比较分析,并结合质谱多反应监测技术和靶向代谢组学对蛋白质组学的数据进行验证,最终阐明盐胁迫下坛紫菜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能量供给的应答机制,并对其在不同程度盐度处理下耐受性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行解释。同时,也对高、低盐胁迫下坛紫菜分子应答机制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分析,为阐明坛紫菜的耐盐分子机制和耐盐品种的培育提供数据支持。主要结果如下:(1)高盐胁迫下,坛紫菜藻体中磷酸丙糖异构酶的上调表达有利于磷酸二羟丙酮向3-磷酸甘油醛转化,以维持EMP途径的进行。此外,PPP途径的增强也可以为EMP途径提供充足的中间产物,进而为TCA循环的进行提供充足的底物。EMP途径、PPP途径和TCA循环的进行可以为坛紫菜氨基酸的合成提供充足的碳链骨架;同时,氮同化速率的增强也为胁迫下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提供了保障。藻体在增强自身蛋白质合成的情况下,内质网中识别蛋白与转运蛋白的上调表达为其在盐胁迫下蛋白质的合成提供了保障,而热激蛋白与泛素化降解系统相关蛋白的上调维持了藻体内蛋白折叠和清除的动态平衡,保证了藻体在高盐胁迫下蛋白质的合成。另一方面,藻体还可以通过增加脂肪酸的合成,调节机体内脂肪酸的构成和比例,以增强膜脂的流动性来保障膜系统功能的发挥。因此,充足的能量供给、物质基础和膜系统稳态保障了高盐胁迫下坛紫菜藻体生理生化反应的正常进行。并且,较之于110‰盐处理组,在100‰盐处理下,坛紫菜叶状体拥有更为充足的能量代谢供给、更为有效的蛋白质加工与合成能力和更为稳定的膜系统。(2)在低盐胁迫下,坛紫菜藻体通过抑制自身蛋白质的合成,避免产生或积累过多的错误折叠和未折叠蛋白,进而减轻内质网胁迫所带来的危害;并通过内质网质量监控系统和内质网相关的降解系统帮助蛋白质进行折叠或及时清除错误折叠和变性的蛋白,以维持藻体内蛋白折叠和清除的动态平衡。同时,藻体通过显著增加机体内脂肪酸的合成,以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流动性。此外,EMP途径的增强也为藻体生理、生化反应的进行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并为胁迫下藻体脂肪酸的合成提供充足的底物。而较之于0‰盐处理组,坛紫菜可能拥有更为充足的能量供给,更为稳定的内质网环境和更为完整的膜系统以适应5‰盐处理。(3)对比坛紫菜应答高盐和低盐胁迫的应答机制发现:维持内质网稳态和产生充足的能量对坛紫菜应对盐胁迫至关重要。在高盐胁迫下,坛紫菜可以促进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以及增强膜脂的流动性,并通过促进TCA循环为机体抗盐反应提供充足的能量。而与高盐胁迫应答机制不同的是,在低盐胁迫下,藻体会抑制自身蛋白质的合成、维持膜脂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以及增强EMP途径为自身应激反应的进行提供能量。综上所述,坛紫菜叶状体能量代谢途径、蛋白质合成与加工以及脂肪酸代谢途径积极响应高盐和低盐胁迫,为胁迫下藻体应答反应的进行提供物质基础和能量供给。并且,坛紫菜藻体响应高盐和低盐胁迫之间的方式存在显著区别,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坛紫菜的耐盐机理提供了新的视野和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抗菌肽和凝集素属于鱼类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它们不仅是抵抗病原体感染的第一道防线,还可以激活特异性免疫应答。本研究从黄姑鱼(Nibea albiflora)的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了3个凝集素基因和2个抗菌肽基因,分别命名为YdGal-3、YdGal-9、YdGal-1、YdNkl-1和YdNkl-2,并对它们的分子特征和免疫功能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YdGal-3、YdGal-9和YdGal-1属
黄连素是从黄连(Coptis chinensis)等中草药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具有抗氧化、抗菌、降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其主要应用于改善陆生动物肠道健康及促生长,在水生动物应用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以美洲鳗鲡(Anguilla rostrata)幼鱼为试验动物,于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黄连素,分析其对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从炎症细胞因子表达、肠道组织学形态、肠道菌群结构分析其抗炎作用;并结合
本文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姜黄素对美洲鳗鲡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消化酶活性、肠道组织形态和菌群组成,以及肝脏抗氧化、肝脏炎症因子水平、肝脏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肝脏组织形态和代谢产物等肝脏健康指标的影响,评价姜黄素在美洲鳗鲡饲料中的添加效果。试验一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美洲鳗鲡幼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肠健康的影响将健康无病、平均体重为(12.28±0.02)g/尾的试验鱼600尾,随机分
近年来,养殖户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断加大放养密度,增加投喂量,以及在鱼类饲料中大量使用植物蛋白原料,鱼类肠道健康受到很大冲击,肠炎频发,肠道消化不良导致饵料系数升高的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肠道健康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之一。益生菌能改善鱼类肠道菌群结构和肠道健康,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近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益生菌能激活鱼类肠黏膜免疫系统,诱导抗菌肽等
本试验先配制不含豆粕的鱼粉对照组饲料(FM),然后在鱼粉对照组饲料的基础上用豆粕替代60%鱼粉蛋白配制成高豆粕组饲料(SBM),再按豆粕中大豆球蛋白(11S)和β-伴大豆球蛋白(7S)含量,分别计算豆粕替代30%和60%的鱼粉蛋白相应的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配制成4.5%(G-4.5)与10%大豆球蛋白(G-10)和3%(β-3)与7%β-伴大豆球蛋白(β-7)组饲料。将初重为8.01
性别决定机制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贝类是海洋生物第一大门类,物种丰富、生境多样,性别决定机制复杂但研究发展滞后。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贝类,西氏鲍(H.sieboldii Reeve)是其近缘种。本研究以其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性别二态SNPs分布识别它们的性染色体,并开发了性别分子标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结合全基
随着航运业的快速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往来国际航线剧增,引航任务量居高不下,厦门港每年有上万艘船舶申请引航,与日俱增的引航任务对引航员调度提出越来越高要求。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目前厦门港引航站研发了新一代“引航助航信息系统”,但该系统未能实现引航员排班功能,仍然依靠手工排班。因此,建立一套自动化的引航员排班系统,高效合理的安排引航员作业已迫在眉睫,引航员自动排班的研究也是引航相关领域研究
胶原蛋白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动物皮肤、肌键及结缔组织中的重要结构蛋白,经变性后转化为明胶。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低致敏性和乳化等特性,明胶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工业领域。近年来,随着人畜共患疾病的爆发以及宗教信仰的限制,水产动物加工副产物逐渐代替陆生动物的皮与骨成为生产明胶的理想原料。本文以我国主要经济鱼类—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为研究对象,制备不同组织来源的酸溶性胶原蛋
港口引航是国家主权象征,是确保港口、船舶和设施安全的核心,是保证港口安全及高效运行的重要屏障。面对船舶大型化、迅速化的发展趋势,船舶引航事故将会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给海洋环境带来损害。船舶引航员是港口引航系统的核心,他们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水上交通的安全,引航员人因可靠性研究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国际海事组织制定国际公约并要求缔约国切实履行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其中针对引航员人因可靠性的分析
随着海洋渔业捕捞业的蓬勃发展,近海60马力以下船舶数量不断增加,我国小型船舶数以十万计,广泛应用于渔业捕捞、养殖辅助、交通、旅游等领域,由此产生的违规作业、安全事故等问题日益突出。依靠人工监督和执法的传统方法,现已无法满足现阶段60马力以下船舶管理的需求,运用卫星定位、移动通信、物联网、大数据和数据处理与可视化等技术,实现小型船舶信息化管理,解决当前小型船舶面临的监管难题,势在必行。本文以60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