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药业作为关注民生的重要部分,行业健康发展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几年,在我国经济放缓形势背景下,大部分行业出现亏损现象,但是医药行业依然保持盈利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公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加大了对保健品和医疗器械的需求量。但是国家药品限制力度的加强和医改的深入降低了医药行业高速发展的态势,再加上行业内竞争加剧,医药企业发展陷入困境。介于医药行业高库存的特点,本文通过研究存货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力求找到提高医药行业企业绩效的突破口,也可以适当弥补我国医药行业库存管理研究的不足。 本文将经济效益最优作为基本理论,结合库存管理相关概念和医药企业库存管理特点,提出研究影响库存管理的因素以及库存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收集深沪两市我国医药制造业共163家企业在2006-2015年间的1630个财务数据作为样本,运用stata统计软件做了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主要研究固定资产比重、销售增长率及公司规模对企业库存周转率的影响,这组假设中将库存周转率作为衡量企业运营绩效的指标。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医药类企业库存周转率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分别从原材料周转率和产成品周转率两个角度单独分析其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考虑到实证分析的可行性问题、医药行业资产比重较大、托宾Q指标结合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优势,在这组假设中将ROA和托宾Q作为衡量企业综合绩效的被解释变量。 研究表明医药类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比重、销售增长率和公司规模与库存周转率显著正相关。建议我国医药类企业应建立准确的销售预测系统实时反应市场需求、完善公司治理充分发挥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另外研究证明医药类行业的原材料周转率、产成品周转率与ROA和托宾Q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我国医药类企业应该采用建立在库存周转率基础上的绩效衡量体系,构建适合本企业、本行业的库存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