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系统分析太行山石灰岩中山区的生态环境条件,从全国范围初选适合该地区的杏树优良品种,进行系统引进,建立杏资源圃,布设不同立地条件的栽培试验,对其生长适应性、果实品质及丰产性能等方面进行长时间观测,结合太行山石灰岩中山区的立地特点、同时考虑目前山地经济林发展存在的问题,筛选出适合太行山石灰岩中山区栽培的优良杏品种,总结出适合这一特殊地段的杏树高效栽培新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1)杏树抗寒抗旱耐瘠薄,可在海拔1100m~1400m的山坡地正常发育,因此,杏树将成为该地区今后绿化荒山,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树种。这是从解决广大山区农业种植与快速发展林业的矛盾,建设和维持生态平衡,并使贫困山区农民早日脱贫致富,达到经济、绿化双重目的的一条重要途径。 (2)阳坡山地的小气候及其水肥特点决定了在这些地方建园必须朝着早果、丰产、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周期短的方向发展。在引入的13个肉用杏品种中,大黄甜、华县大接杏、兰州大接杏等7个品种表现出较大的优势。从开花结果特性来看,大黄甜、大杏梅、华县大接杏3个为石灰岩山地最有发展前途的品种。 (3)与肉用杏相比,龙王帽仁用杏适应性更强,更加抗旱、耐瘠薄,对栽培管理条件要求更低,更适宜干旱瘠薄山地发展,因此应大力推广。 (4)石灰岩阳坡山地土薄石多,蓄水能力差,建园时应注意保水保土,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壤,采用隔坡梯田或隔坡复式梯田的方式可达到这样的目的。 (5)杏树抗旱、抗寒、耐瘠薄,但杏树的繁殖器官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差,而开花又早,因此太行山区对杏树生长发育容易造成毁灭性灾害的环境因子是晚霜。因此,生产上应根据当地气象预报及时做好防冻工作,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6)旱薄山地杏树综合配套技术(良种+隔坡复式梯田集水整地+穴贮肥水+有机保墒覆盖)较好解决了坡地经济林水肥不足、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实现了山地经济林稳产高产高效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