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用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的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zing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银是伴随着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研究的兴起而应运而生的一种超微尺寸材料(通常10~100nm),由于量子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隧道效应,具有很强活性和组织渗透力,其杀菌作用远远强于普通银和银离子。本文以温敏高分子聚合物泊洛沙姆407(F127)以及泊洛沙姆188(F68)为基质,纳米银为模型药物,研制了用于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制剂,以解决传统阴道用凝胶剂存在滞留时间短,黏附性和患者顺应性较差,易泄漏等不足。本研究的阴道用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在室温下(25℃)以液体方式靶向喷入阴道中,在阴道的生理环境下(37℃)形成半固体状的凝胶,并均匀分布和持久滞留在阴道的炎症病变部位,提高了患者的顺应性和纳米银的生物利用度,从而在使用方便的前提下,达到疗效确切且无药物依赖性的效果。   分析纳米银的理化性质,采用搅拌子法和流变仪考察不同比例F127和F68的性质,筛选出20%F127和6%F68作为优化组合。结果表明,此组合在室温(25℃)下为自由流动的液体,给药后在阴道生理条件下(37℃)形成了半固体凝胶,并具有良好的黏度。采用MDJ200金相显微镜、粒径测试仪和示差扫描仪得到,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形态结构粗糙,有较好的粘附能力;其中纳米银的平均粒径为(78±10)nm,分布较均匀,具有良好的渗透性;且保持了基质泊洛沙姆优异的热性能。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建立了纳米银含量的测定方法,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和专属性强。在实验所用的包装条件下,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在加速6个月和室温留样12个月内稳定性良好。采用无膜溶出模型对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的溶蚀行为和对药物的体外释放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了不同振荡频率对凝胶溶蚀和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振荡频率,可以明显地增大凝胶的溶蚀和加快药物的释放。药物释放速率主要取决于凝胶溶蚀速率,药物释放遵循零级动力学方程。   采用红外分光光度计和核磁共振光谱仪观察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的结构和组成;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研究纳米银和聚合物基质之间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可能由于银与聚合物的C=C和醚基络合,导致共振加强,红外吸收峰都有所增强。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的1H NMR谱图,由于纳米银凝胶中银与凝胶形成配位体,银的逆磁性影响使1H NMR图谱的基团向高场位移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中可见,辅料对纳米银原料药的测定没有影响。银纳米粒子的荧光来源于其表面的包覆层,但又明显不同于泊洛沙姆空白温敏喷雾凝胶的荧光。   采用小鼠急性毒性上下法评价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的体内毒性;采用倒置显微镜和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体外细胞毒性;同时进行家兔皮肤刺激性实验以评价其使用安全性。结果显示,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对小鼠LD50>5000mg/kg,急性毒性较低。当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的浓度低于7.0μg/mL,其对细胞的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无明显毒性,生物安全性较好。家兔皮肤刺激性实验中,属于无皮肤刺激性。   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作为模型菌,比较系统地研究了纳米银对模型菌的抗菌作用和初步探讨其抗菌机制。采用MIC、MBC和K-B纸片扩散法对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进行抗菌活性的检测,还探讨了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和环丙沙星的体外联合抑菌效应。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MIC值为1.0mg/L,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为2.0mg/L;对大肠埃希菌的MBC为2.0mg/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MBC为1.0mg/L。在相同纳米银浓度下,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与市售凝胶阿希米(R)相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有显著性的提高(P<0.05)。结果也表明,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可增强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分别延长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延滞期,且浓度越高,延滞期越长。经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处理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细胞壁与细胞膜脱离,使DNA分子浓缩呈紧张态,并与破损细菌的细胞质结合积聚,最后引起胞内物质流失。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可能通过作用于细胞DNA而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   纳米银温敏喷雾凝胶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质量可控;体外抗菌作用和抗菌机制实验、急性毒性和刺激性实验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本研究结果为阴道用温敏喷雾凝胶新制剂的研究平台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其他文献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n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是中药中应用最早、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功效甚广。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原子荧光光
在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概念一经引入便引起广泛关注。能源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潜力以及所带来的关联效益已成为影响企业投资及国家
目的:探讨新疆罗勒提取物(OBL)对实验性高血脂模型大鼠的调脂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模型组、罗勒水提物低(100mg/kg)、中(200mg/kg)、高(400mg/kg)剂量组、罗勒醇提物低(100mg/kg)、中(200mg/kg)、高(400 mg/kg)剂量组、血脂康组、洛伐他汀组,每组10只。除生理盐水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高脂乳剂灌饲方式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