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醇溶蛋白的提取及脱酰胺改性对其性质和结构的影响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en654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米是我国的传统农作物,被人们广泛食用。小米醇溶蛋白作为小米的主要贮存蛋白,占小米总蛋白的60%,由于其强烈的疏水性,溶解性差,消化率低,导致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低。本论文以小米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小米醇溶蛋白的提取工艺,并对小米醇溶蛋白进行酸法脱酰氨改性,并从小米醇溶蛋白的溶解性、表面疏水性、变性温度、微观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等性质和结构方面对小米醇溶蛋白分析,以期为后期小米醇溶蛋白的应用和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小米醇溶蛋白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得到优化的小米醇溶蛋白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80%、料液比1:8 g/mL、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小米醇溶蛋白的得率为3.284%,与预测值3.174%非常接近与响应面模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说明该模型能较好的预测小米醇溶蛋白的提取条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采用0.25 mol/L的盐酸制备不同脱酰胺度的小米醇溶蛋白,测定不同脱酰胺度的小米醇溶蛋白理化性质和消化性的变化。在pH 7.5和pH 1.5条件下,小米醇溶蛋白的溶解度随脱酰胺度的增大先增大后降低;表面疏水性随脱酰胺度的增大而降低;脱酰胺对小米醇溶蛋白的持水性和持油性影响不大,持油率维持在2.793(g/g)左右,持水性维持在2.374(g/g)左右;小米醇溶蛋白的体外消化性研究表明脱酰胺处理后小米醇溶蛋白的体外消化率由71.46%提高到82.31%。探究不同脱酰胺度小米醇溶蛋白的结构变化发现,SEM表明未脱酰胺处理的小米醇溶蛋白呈颗粒状或球形,且表面光滑且分子间连接较紧密;随脱酰胺度的不断增大,小米醇溶蛋白呈现疏松多孔的结构。DSC表明脱酰胺处理后小米醇溶蛋白的变性温度升高。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表明脱酰胺后的小米醇溶蛋白α-螺旋减少,β-折叠的含量增加,α-螺旋/β-折叠的比值均降低,小米醇溶蛋白的分子柔韧性提高。AFM表明脱酰胺处理后小米醇溶蛋白呈球状,脱酰胺度达到40.25%时呈球状和较多的纤维状。内源荧光性表明脱酰胺后小米醇溶蛋白的荧光光谱发生红移,脱酰胺改性有利于小米醇溶蛋白的构象展开,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发生很大的改变。脱酰胺改性小米醇溶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结构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学位
陆地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因其产量高而被作为主要的栽培棉种,但抗逆性仍存在着一定缺陷,棉属具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将野生棉的抗逆性转移到陆地棉中,以此提高陆地棉抗逆性是一条理想的育种途经。本研究以陆地棉(AADD)为母本,野生澳洲棉(CC)和绿顶棉(BB)为父本,通过远缘杂交和复交以及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成功获得了异源四倍体杂种(BADC),并对其进行了形态性状、减数分裂以及SSR分子标记鉴定;
传统药用植物瑞香狼毒,既是目前急需防治的“草原毒草”,也是资源丰富的天然化合物“宝库”。其活性成分在杀虫、抗肿瘤及抗HIV病毒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课题组前期试验结果表明:瑞香狼毒石油醚萃取物中流分7、8对TMV的治疗效果最好。经HPLC-ESI-MS鉴定发现二者存在相同的化合物,为狼毒素A、C,其中狼毒素A在流分7中占比77.92%;而且研究发现该提取物对供试植株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因此,为明确
随着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食醋已不仅定位为传统的调味品,其药用和保健功效日益受到关注。裸燕麦富含蛋白质、淀粉、β-葡聚糖、维生素、多酚、黄酮等成分,是优质的全价营养谷物,具有广阔的加工前景。但目前燕麦深加工深度不足,加工产品种类较少、附加值低,其功能特性在现有产品中未得到有效体现。将燕麦作为原料酿造食醋的研究还少有报道。为此,本文以裸燕麦为原料,从优势菌株强化、商业酶应用、发酵条件优化等方面,
近年来,电化学传感器发展速度较快,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发酵工业、环境监测和医学等领域,并发展成一种现代分析检测技术。本实验选择金纳米和聚(3-氨基苯硼酸)材料在金电极表面修饰,考察了该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对铝离子和木糖醇的电化学性能,并将其应用于食品成分检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电沉积和电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合物负载金纳米修饰电极,并对金纳米粒子与聚合物修饰金电极过程中的各个条件进行了优化。用扫
试验选用香菇、猴头菇和平菇菌糠三种原料在500℃下高温裂解制成生物炭(LEBC、HEBC、POBC),通过水体吸附试验分析了三种菌糠生物炭对溶液中铜镉的吸附效果和吸附机理。两种供试土壤均为铜镉复合污染土壤,分别采自山西省晋中市某污灌区褐土和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污灌区水稻土,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施入三种菌糠生物炭对污灌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基础理化性质、酶活性、铜镉形态及种植油菜的生长生理特性、抗逆性指标、
酯类物质是白酒及食醋等发酵类产品中重要的风味物质。为了提高酯类物质的含量进而提高白酒、食醋的品质,从自然环境中筛选高产酯化酶的菌株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风味和产酶性能,从山西清香型白酒生产用红心大曲和新鲜酒醅中分离筛选高产酯化酶菌株,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在山西酒、醋中的应用效果,为山西传统酿造食品的提质增效提供优质的菌种资源。研究结果如下:(1)从山西红心大曲和新鲜酒醅中分离出三株
核桃(Juglans regia L.),又名胡桃,在我国是主要的经济林树种。铁、锌和硒元素作为高等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和果实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早实核桃‘农核1号’叶片为试材,通过喷施不同浓度及组合的硫酸亚铁,硫酸锌和亚硒酸钠,分析铁、锌和硒对‘农核1号’核桃叶片不同时期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比叶重、渗透调节物质、膜脂过氧化产物和抗氧化物质的变化及影响。以‘礼品
文学创作并非"抬笔即写"那样简单,还需要心理动力。对于作者而言,什么是促使他投入写作中的直接心理动力呢?答案是"创作显动机",它是提供给作者的心理动力,表现出有迹可循的历程。例如,文学创作者在生活中受到某种物象或事件的影响发生一点心理波动,引发适当强度的情感,为宣泄这种情感就会进行文学创作,
期刊
2016年以来,随着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开展,一大批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的建设工作快速推进。其间特色产业用地不均衡、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为了更好的了解特色小镇建成后的使用状况,探索特色小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本文将通过对吕梁市特色小镇(杏花村镇、贾家庄镇、信义镇)建成使用现状的探讨,分析其建设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探索其值得借鉴之处,针对吕梁市特色小镇提出发展对策,为解决目前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