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IPA08体内暴露处置特征与抗PTSD大鼠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来源 :军事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linqi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YL-IPA08是我所研发具有全新结构的18KD转位蛋白(18KD Translocator Protein,TSPO)配体。前期研究表明,YL-IPA08具有显著的抗焦虑、抗抑郁和抗创伤性应激障碍作用,并且无苯二氮卓类(BDZs)类不良反应。本课题以完成YL-IPA08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为基础,深入研究YL-IPA08的动物体内生物利用度、首过效应机制、系统暴露及有效靶部位暴露特征,并根据动物体内外结果预测人体药代特征及其与药效和毒性的潜在关联,为YL-IPA08的临床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1.建立基于LC-MS/MS定量检测YL-IPA08在不同生物基质中的分析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基质效应、提取回收率、稳定性和稀释线性进行验证;2.大鼠、比格犬静注和口服YL-IPA08后体内的血浆药代动力学特征,获得口服生物利用度;3.结合应用体外和体内代谢、吸收模型研究YL-IPA08的首过代谢特征;4.应用稳态模型研究YL-IPA08的组织分布特征,重点考察口服药效剂量的YL-IPA08后靶组织的游离药物暴露;5.比较YL-IPA08的种属代谢差异以及在大鼠体内经尿、便和胆汁排泄的累积回收率;6.应用靶向和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YL-IPA08抗PTSD的内源调节作用。主要研究结果:1.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指导原则,建立LC-MS/MS定量测定生物样品中YL-IPA08方法。该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稀释线性、基质效应、提取回收率和样品稳定性都满足研究要求。2.大鼠口服低、中、高三个剂量(1,3,10 mg/kg)YL-IPA08后吸收迅速,达峰时间(Tmax)在5-15 min。消除也较快,消除半衰期为1.13-2.47 h。在1-10 mg/kg给药剂量范围内,药物的峰浓度(Cmax)和暴露量(AUC)均随给药剂量增加呈线性增加。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为5.6%。比格犬灌胃给予2 mg/kg的YL-IPA08后吸收迅速,达峰时间(Tmax)在15-30 min;消除也较快,消除半衰期为1.31-1.55 h。口服生物利用度为21.7%。3.YL-IPA08在Caco-2细胞上的跨膜转运Papp值为3.99×10-6 cm·s-1(AP→BL);2.63×10-6 cm·s-1(BP→AL),Efflux ratio值为0.66(<2),提示YL-IPA08为高透膜性药物,并无P-gp外排转运体的参与。YL-IPA08在大鼠和人肝/肠微粒体中均发生CYP酶介导的快速代谢降解。双插管大鼠模型(肝门静脉和颈静脉插管)灌胃给药后,颈静脉和门静脉中药物暴露量(AUC)比值为77%。大鼠灌胃给与CYP酶非特异性抑制剂1-氨基苯并三唑(ABT)后,YL-IPA08的生物利用度提高到69%;大鼠静脉注射给与ABT后,YL-IPA08的生物利用度提高到19.7%。以上结果提示影响YL-IPA08的首过效应主要是肝脏和肠道代谢造成的,肝脏和肠道对YL-IPA08首过代谢贡献分别为17%和35%。4.大鼠口服1 mg/kg的YL-IPA08后,能快速分布到全身各组织,给药15 min后多数组织药物浓度达到峰值,给药24 h后各组织药物浓度均降至较低水平,无药物蓄积。为克服YL-IPA08体内快速代谢难以维持稳态,根据其体内药代参数,给予大鼠负荷剂量0.28 mg/kg YL-IPA08后,以0.22 mg/h滴注速率恒速滴注1 h,YL-IPA08在大鼠体内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获得各组织中药物分配特征。YL-IPA08脂肪组织中分配最高(Kp=11.2),在脑组织中分配(Kp=0.48)最低。基于以上结果,大鼠经灌胃给与药效剂量YL-IPA08后,组织蛋白结合率校正后脑组织的有效暴露浓度为22.8 pg/m L,高于体外药效浓度(4.9 pg/m L)。5.YL-IPA08在小鼠、大鼠、比格犬、猴和人肝微粒孵育体系中代谢降解迅速,经CYP酶代谢生成了7个主要代谢产物,无UGT酶参与。代谢产物无种属差异,提示小鼠、大鼠、比格犬和猴可以作为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的动物。代谢酶表型为CYP1A2、2C8、2C9、2C19、2D6、3A4和3A5,其中CYP3A4贡献率为80%。应用重组人源CYP同工酶确定了YL-IPA08在CYP1A2、2C8、2C9、2C19、2D6、3A4和3A5中的代谢通路及其代谢产物。6.大鼠口服1 mg/kg的YL-IPA08后原型药物经粪便累积排泄为4.02%,经尿和胆汁累积排泄不超过1%,尿、便、胆汁中均检测到代谢产物。提示药物在体内广泛代谢,主要以代谢产物的形式排除体外。7.非靶向代谢组学在PTSD模型大鼠血浆中鉴定出谷氨酸、脯氨酸、缬氨酸、精氨酸、亮氨酸、胆酸、肌酸等40个差异代谢物,靶向定量技术检测血浆中18种胆酸;与模型组比较,给予YL-IPA08干预后,上述潜在差异代谢物均有向正常水平回调的趋势。表明YL-IPA08对PTSD模型大鼠内源代谢紊乱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氨基酸代谢和胆汁酸代谢等有关。结论:综上,本课题通过对YL-IPA08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进行了层层解析,揭示了机体对YL-IPA08的处置和作用。
其他文献
HFC-134a化学性质稳定、易脱附、低浓度易检测且环境友好,常被用于集体防护核心装备“过滤吸收器”机械漏毒非破坏性检测的示踪气体。该物质在化学防护材料上的吸附行为,特别是与水蒸气(H2O)在化学防护炭材料上的竞争吸附过程,是建立过滤吸收器机械漏毒非破坏性检测方法的理论基础。本文在化学防护炭材料理化特性系统表征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模型分析以及过程模拟计算,从吸附平衡和吸附动力学两个方面,较为深
指标在衡量与测度综合发展和某一领域发展起到重要指向作用。一直以来,各行各业为了科学管理、有效监测自身情况,在社会经济、教育、科技、农业、军队建设发展等领域产生多种指标体系。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用数据管理、数据决策的呼声越来越高,各行各业掀起了指标体系研究热潮,但从开始构建指标、选择指标到最终形成指标体系,需要耗费专家大量时间才能完成。目前,很多部门经过长期研究积累了大量面向特定任务的指标,各领域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由血管性病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包括颅内出血、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并会造成较重的经济负担。《全球疾病负担报告2016》显示脑卒中是全球第二位死因,而在2008年脑卒中就已经是中国居民死亡的首位因素。近年来因为人口老龄化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暴露等,中国脑卒中患病率持续上升,脑卒中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医疗信
防毒衣的高隔绝特性,导致人员穿着防毒衣作业时出现体温升高、心率加快等热应激反应,严重时还会发生脱水、昏厥,甚至导致热伤亡等后果。为保证人员作业安全性和舒适性,需要调节防毒衣内部热湿环境,以缓解人员穿着防毒衣条件下的热应激反应。无源微气候调节系统能够吸收人体产热,以无需电源、性能可靠、结构简单的优势,是用于穿着防毒衣高隔绝环境的较好选择。目前针对防毒衣高湿阻、高隔绝的特殊使用环境下无源微气候调节系统
目的:支架蛋白RACK1是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RACK1通过调控自噬维持外周T细胞数量,然而RACK1在B细胞中的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建立RACK1在B细胞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探讨RACK1在B细胞发育、分化和功能中的调控作用,并对分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1.建立RACK1在B细胞中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经典敲除模型),基因型为Rack1F/F;CD19-Cre,简写为K
【目的】研究电离辐射对心肌细胞死亡方式的影响及对线粒体的损伤作用,探讨坏死性凋亡是否参与了电离辐射引起的心肌细胞死亡及其与线粒体功能紊乱、氧化应激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60Coγ射线单次照射H9C2大鼠心肌细胞,根据照射剂量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和不同照射剂量组(5、10、20Gy组)。使用显微镜观察照射后各组心肌细胞形态变化;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照射后各组心肌细胞活性;利用
目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是一种高海拔地区常见的慢性疾患,长久以来一直影响着高原地区人群的健康。学界也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至今仍未有明确论述来阐明其发病机制。随着近年来对肠道微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发现肠道菌群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息息相关。本研究旨在探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病程中肠道微生物所发挥的作用,为阐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一定
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系统正呈现规模化、网络化和集群化的发展趋势。相比单个机器人,多个智能体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有效地提升任务执行的效率,显著增强系统在对抗场景中的生存能力和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能力。本文围绕在复杂干扰场景中多智能体协同策略的生成与高效训练问题展开研究,基于强化学习,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化理论的多域协同建模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多智能体系统进行统一建模;其次,提出了
尽管国际上有《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但是仍有一些国家或组织在使用化学毒剂,扰乱国际社会安全和稳定,因而化学毒剂洗消对于维护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过氧化物洗消剂具有反应温和、环境友好等优点,但是大部分过氧化物普遍存在稳定性差的问题。传统的水基洗消方法可以实现对化学毒剂的高效洗消,但存在洗消废液多、对化学毒剂隔离压制效果差的问题,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以稳定性好的乙酰基过硼酸盐(A
目的 探究产褥期女性出现体重滞留现象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膳食摄入对产褥期体重及体质指数变化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减少女性产后体重滞留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方法 研究选取在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行产褥期康复的女性为例,采用回顾性队列分析法,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信息、产褥期哺乳方式,运动频次,睡眠总时长,以及孕前体重、产前体重、产后42天内不同时间点的体重等体格检查信息并计算体质指数(BMI);采用二十四小时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