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划经济时期,因为国家整体产业布局的需要,出现了一批资源型城市。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科学技术对产业的推动,致使当前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转型成为必要。经济转型期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关键期。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发展环境变化导致利益调整过程中出现的群体性事件,是转型进程中的社会发展瓶颈。资源型城市在经济转型中,面临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妥善解决群体性突发事件,是资源型城市在转型期社会管理中面临的重大课题。资源型城市群体突发事件的研究必须运用交叉理论进行分析,包括科学发展观理论、城市转型理论和善治理论。通过几种理论的综合运用,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在资源型城市发生的特征、要素、影响因素、分类与系统效应进行分析。我国不同省份多少都拥有一定数量的资源型城市,在其经济快速发展的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也时常发生。本文从时空维度对资源型城市发展中群体性突发事件进行维度分析。发现这类群体性事件具有明显的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围绕资源行业或者资源型企业的薪酬纠纷开始增多;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潜伏期较长;暴力化、组织化越来越明显。空间行业分布和区域分布也大多与资源相关,如山林土地矿产水利的纠纷、是因建设开发资源需征地拆迁所引起的事件、因资源补偿数额等所引起的群体事件、因开发资源所引起的环境破坏,导致发生群体事件、因资源枯竭、职工生活困难引起的群体事件等。导致资源型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既有同于一般城市的共性原因,也有资源型城市的特有原因。资源型城市因为对资源类产业的高度依赖,与非资源城市具有明显的发展路径差异。资源型城市一般为单一资源依赖,如石油城市、煤炭城市等。国家政策的变化和产业布局的调整直接影响城市发展的战略,资源型企业发展与周边居民的利益冲突,资源型贫富差距引起的社会失衡扩散,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与职能缺陷等都是资源型城市群体突发事件产生的重要原因。对资源型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机制要进行理性选择。本文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膨胀规模预防、源头化解、应急处理和社会自我调节方面对如何理性选择治理机制进行分析阐述。为尽快消除或防止资源型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必须从城市发展和事件本身进行考量。根据城市的资源类型尽快促进资源型城市的科学转型,在源头上建立健全预防机制,重视群体性事件处理工作的法制规范,强化群体性事件处理工作的信息管理。从应急和善后两个方面对资源型城市群体性突发事件进行分析,重点强调了应急措施中时间敏感性前提下,注重以人为本和依法行为的结合,并充分考虑到公平和效率的原则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