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测井资料,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南区油田湫岩山井区长6、长4+5油层组的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孔隙结构等微观特征,并进行了储层评价。分析认为长4+5沉积相主要为沉积平原为三角洲平原,长6主要为三角洲前缘,其中长4+51、长4+52主要发育分流河道、河漫滩、决口扇和天然堤等微相,长6主要为三角洲前缘相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流间湾和河口坝等微相。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主要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研究区物源应该主要来自北东方向。长4+5、长6储层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含量较高,成分成熟度低。分选中等-好,次圆次-棱角状,结构成熟度较高。压实作用是延长组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差,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又改善储层储集性能。长4+5、长6储层的夹层密度、频率均较高,渗透率变异系数大,级差高,非均质性较强。综合评价长4+5、长6储层可分为3类,第一类储层的排驱压力及中值压力低,孔径属中孔型;喉道属中孔微细喉道,主要为中细砂岩和细砂岩,是研究区主要含油储层。第二类排驱压力及中值压力中等,孔喉半径小,属小孔—中孔型;喉道属微喉道。这类储层主要见于三角洲平原和前缘堤岸沉积的细-粉砂岩,物性较差,含油性差或一般不含油。第三类储层排驱压力及中值压力很高,孔喉半径很小,属细孔-微孔型,喉道属微孔-微喉道,孔喉分选差,细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