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地资源是畜牧业与旅游业发展的基础,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草地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防治退化草地的首要任务是明确退化草地的分布范围及退化程度。遥感技术以其高效、同步、大面积监测的优点,在草地退化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香格里拉小中甸镇和建塘镇为研究区,利用环境一号卫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野外调查,构建基于植被指数的退化草地遥感监测模型,在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开展研究区2008~2017年草地退化评价研究,以期为香格里拉市的草地退化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草地退化指数构建。研究以草地植被覆盖度、地上生物量、高度、物种丰富度、可食牧草生物量、毒杂草占比这6个指标综合计算草地退化指数(Grassland Degradation Index,GDI),研究得到GDI值在0.165~0.782之间。并利用聚类分析中的最优分割算法将GDI划分为四个等级指示草地退化程度,划分结果为:当草地GDI值大于0.516时属于未退化,GDI值在0.375~0.516范围内为轻度退化,GDI值在0.256~0.375之间为中度退化,当GDI值小于0.256时该类草地为严重退化。(2)退化草地遥感模型的构建。以环境一号卫星为数据源,经预处理后,分析4个波段信息和常见的7种植被指数(NDVI、DVI、RVI、EVI、PVI、RDVI、SAVI)与GDI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相关性最优的指数为RVI,利用RVI与GDI创建线性回归拟合模型。通过构建的反演模型得到草地退化等级的遥感反演标准为:未退化类草地RVI值大于5.289,轻度退化草地的RVI值在4.007~5.289之间,中度退化类草地的RVI值在2.875~4.007之间,当草地RVI值小于2.875时其属于严重退化。(3)草地退化的时空格局变化。利用环境一号卫星遥感影像对研究区开展了土地利用分类,进而利用退化草地遥感监测模型,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分析了研究区2008~2017年草地时空变化,认为:(1)研究区草地面积呈持续减少趋势,近十年内草地面积减少了66.53km~2,草地类型主要转变为耕地和建设用地,变化区域集中在建塘镇城区附近。(2)退化强度变化,2008~2017年未退化草地面积减少59.87km~2,减少速率为6.65km~2/a;轻度退化类草地在监测期内处于减少趋势,平均减少速率为5.44km~2/a;中度退化类草地处于增长趋势,监测期内共增加41.17km~2,2008~2013年间增长速率最快,为6.56km~2/a;严重退化类草地面积变化不大。(3)空间分布,研究区草地分布零散,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心,呈南北狭长状分布,出现中心向外扩散的形态。草地退化等级由中心向四周退化强度表现为强-弱-强的状态。(4)从退化草地的增强(恶化)和恢复状态来看,在监测期间草地变化以增强型变化为主,2008~2017年间发生增强型变化的草地面积为111.50km~2,远远大于恢复型30.37km~2,草地退化现状不容乐观。(4)治理对策。研究认为导致草地发生退化的因素主要有过度放牧、降雨减少、毒杂草入侵、游客破坏等,其中人类活动直接影响着草地生态安全。为了让天然草地持续健康发展,在以后的草地管理中应注重:精准划区,精准治理;人工去除毒杂草,增加人工牧草地,提高产量,减少大牲畜数量,规范藏猪养殖,缓解草畜矛盾;提高游客保护草地意识,严禁乱扔垃圾、破坏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