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温针灸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in jury,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e bladder,NB)患者排尿日记及膀胱压力对膀胱平衡状态的影响,明确温针灸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对SCI后NB患者膀胱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并为治疗本病探索出一条新的治疗途径,并进一步探求其可能机制,为提高SCI后NB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可行性方案。方法将68例SCI后NB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A组:采用温针灸治疗;B组:采用膀胱功能训练治疗;C组:方法为A、B两组治疗方法的综合,1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三组患者均以口服营养神经药物为基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月后、2月后比较患者的排尿日记评定、膀胱压力变化;2月后,比较三组患者的膀胱平衡状态变化情况。结果本研究共观察SCI后NB患者68例,其中A组脱落3例,B组脱落4例,C组脱落3例,最后共58例患者完成本研究。治疗前三组患者排尿日记评定、膀胱压力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齐同可比性。治疗1月后,各组治疗前后分别比较,膀胱残余尿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月后,各组治疗前后分别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C组与A组、B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对患者膀胱平衡状态差异进行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C组总体疗效优于A、B组。结论1.温针灸、膀胱功能训练均可改善SCI后NB患者膀胱功能状态。2.温针灸与膀胱功能训练的联合应用比单一方法更能减少患者的残余尿量,改善其膀胱压力,减少间歇性清洁导尿次数,增加自主排尿次数,从而减少泌尿系感染的机率,促进膀胱进一步达到平衡状态,提高患者排尿障碍性相关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