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藏族格言诗是藏族社会的一个缩影,更是藏族文化宝库的珍贵遗产之一。格言诗是藏族文学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在藏语里被称为“勒谐”,意为“善言”,主要是为了宣扬人生的处世哲理。藏族格言诗在写法上采用四行一段的民歌体,两句为喻,两句指实。它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民间典故、谚语等为媒介,运用丰富的比喻、推理手法,来叙述社会生活中的宗教观念、道德规范、以及修行方法等,来解答人们的困惑。《萨迦格言》作为藏族格言诗的著名代表之一,它的翻译和传播对于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有着深刻的意义。 本论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分别从词汇对等,篇章对等和对风格的影响因素三个方面来对比分析《萨迦格言》的三个英译本。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就是要求译本能够最接近原文的对等,译语的阅读者和源语的阅读者达到相同的阅读效果。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本文通过对三个译本的分析比较,力求寻找出最忠实于原文的译本,以便于发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向国外读者传播原汁原味的藏族文化。 论文分为三部分:引言、主体和结语。引言主要介绍了《萨迦格言》,《萨迦格言》的三个英译本,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萨迦格言》英译本当前的研究状况。主体部分包括三章。第一章从词汇对等的层面研究三个译本,根据英汉互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将词汇的对等翻译分为字词对等,一词多义,多词同义和无对等词这四种情况。通过举例分析,比较各个译本的优缺点。第二章从篇章对等层面研究三个译本。语境在理解语篇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对于原文的研究,本篇论文只研究了语境中的上下文语境和文化语境。这就考查了译者对于原文的是否正确理解以及对于源语的文化是否熟悉。第三章从对风格对等的影响因素来研究三个译本。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译者的目的,译者的翻译策略和译者的翻译技巧三个方面。三位译者的翻译目的不同,导致他们在处理文化差异上对于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的选择不同,在面对语言层面所涉及到的形式和内容时,对于直译和意译的翻译技巧的选择也不同。而这些不同使得同一作品的不同译本呈现出各式各样的风格。本章通过举例分析,着重阐释了三个译者对于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的使用。结语总结了论文的主要内容,重述了作者的主要观点并反思了论文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