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激励制度源于美国,始于20世纪50年代,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意在降低代理成本。西方发达国家对于股权激励的运用较为成熟,其中一些企业取得了相应的成功。为了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我国一些企业在股权激励政策的使用上也做了一些尝试,为了规范管理,2005年12月底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2006年3月国资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这两个办法的颁布实施,掀开了国内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大幕。到2012年末为止先后已经有270多家公司董事会通过股权激励方案。而我国学术界对于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研究,结论存在着较大分歧,主要形成三种观点:价值积极论、无关论、消极论。差异主要是由于选用样本的时间跨度不同造成的。我国股权激励起步晚,数据少,加之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u响,之前的研究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持,造成研究结论差异较大,但近几年我国股权激励的实施发展迅速,为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本文旨在获取新的数据和引入新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的影响。首先,本文介绍了相关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其次,介绍了有关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相关定义和股权激励理论,如委托代理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经过这些理论方面的阐述,切入到我国股权激励的现状分析,不仅涉及宏观环境的分析,还阐述了股权激励在我国的发展,并对2006年至2012年以来公布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进行了统计分析;再次,在前面理论和股权激励实践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三大假设,分别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并得出自己的研究结论:(1)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为非显著正相关关系(2)不同区间的股权激励比率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不同(3)区间内用以激励的股权比率与上市公司业绩存在显著正相关;最后,针对得出的结论,提出建议:提高股权激励比例、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设经理人市场并建立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等,旨在加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到2012年末为止先后已经有270多家公司董事会通过股权激励方案,这270多个样本为我们研究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提供了有利支持,本文将会选择现研究阶段的最新数据,保证数据的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