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介质中有机杂环分子对铜与钢材缓蚀性能及构效关系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ouliq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有效防治金属及其合金的腐蚀是关系国民生计的重大战略,开发廉价高效型缓蚀剂分子是金属腐蚀与防护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论文着眼于高效缓蚀剂分子的设计和开发,通过电化学、表面形貌分析、表面成分分析、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等实验和理论的方法从原子尺度上探究了缓蚀剂分子对金属腐蚀抑制的动力学机制,并探究了缓蚀剂分子的结构与腐蚀抑制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为未来开发高效缓蚀剂分子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本文主要有以下几点发现:
  第一,缓蚀剂分子的链长对缓蚀效率有影响。通过失重、电化学和表面形貌等方法探究了三种不同取代基链长的咪唑基离子液体1-乙烯基-3-甲基咪唑碘盐([VMIM]I)、1-乙烯基-3-丙基咪唑碘盐([VPIM]I)和1-乙烯基-3-丁基咪唑碘盐([VBIM]I)对X70钢在0.5M硫酸溶液中的腐蚀抑制性能。结果发现,缓蚀剂取代基链长越长,缓蚀效率越高。吸附等温模拟、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等结果表明,缓蚀剂分子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混合吸附自发吸附到X70钢表面来阻止腐蚀性物质对金属的腐蚀。链长较长的缓蚀剂分子由于烷基的给电子作用更强,使得缓蚀剂分子更容易给出电子与金属表面发生化学吸附,从而表现出较高的腐蚀抑制效果。
  第二,缓蚀剂分子取代基的极性对缓蚀效率有影响。通过电化学、表面形貌、吸附模拟、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分别探究了4-羟基吡唑并嘧啶(HPP)、4-氨基吡唑并嘧啶(APP)和4-巯基吡唑并嘧啶(MPP)三种不同极性取代基的缓蚀剂分子对Q235钢在0.5M硫酸溶液中的腐蚀抑制性能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MPP的缓蚀效率依次大于APP和HPP。这主要是由于S原子半径较大,易于极化,使得-SH比-NH2和-OH具有更强的给电子能力,更容易吸附到金属表面。
  第三,缓蚀剂分子的空间位阻对缓蚀效率有影响。通过电化学和表面形貌等方法探究了不同结构的生物功能缓蚀剂头孢匹罗和头孢克肟对铜在0.5M硫酸溶液中的缓蚀效率。结果表明,头孢克肟比头孢匹罗表现出更优的腐蚀抑制作用,这主要归因于头孢克肟有较小的空间位阻,更容易吸附到铜表面。此外,缓蚀剂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实验中观察到了明显的抑菌圈,表明两种缓蚀剂分子吸附膜对这两种菌落的生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第四,不同杂环取代基的缓蚀剂分子对缓蚀效率有影响。设计并成功合成了噻吩取代和呋喃取代的缓蚀剂分子3,3-(呋喃-2-基亚甲基)二(1H-吲哚)(FYBI)和3,3-噻吩-2-基亚甲基)二(1H-吲哚)(TYBI)。目标分子可通过简单的浸泡自组装方法组装到铜表面。通过椭圆偏振光谱和接触角仪测试了自组装膜的厚度和疏水性能,进一步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等方法探究了自组装膜对铜在0.5M硫酸介质中的腐蚀抑制效率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TYBI比FYBI具有更好的缓蚀效果,这归因于噻唑环比呋喃环具有更强的给电子能力,更容易组装到铜表面,表现出较厚的自组装膜和较强的腐蚀抑制作用。
  第五,缓蚀剂分子取代基的个数对缓蚀效率有影响。设计并合成了单边吲哚取代的4-((1H-吲哚-3-基)甲基)苯酚(IMP)和双边吲哚取代的4-(二(1H-吲哚-3-基)甲基)苯酚(DIMP)。目标分子在0.5M硫酸水溶液中会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发生自聚集并吸附到铜表面形成自聚集体保护膜。电化学和表面形貌测试表明自聚集膜对铜有较好的腐蚀抑制能力。接触角测试、吸附模拟、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和理论计算等进一步分析了自聚集体缓蚀剂的动力学作用机制。结果表明,DIMP自聚集体的腐蚀抑制效果要明显优于IMP,这主要是由于双边取代的DIMP比单边的IMP具有更多的自聚集活性位点,会有更强的驱动力来发生自聚集。此外,双边的DIMP给电子能力更强,在铜表面的吸附和组装也更容易,使其自聚集体保护膜表现出较强的缓蚀性能。
其他文献
流体自由面运动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都有着重要价值。随着计算机性能的逐步提升和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不断发展,数值模拟已经成为研究流体运动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为实现更高精度和效率的模拟,一种新的网格技术——自适应网格方法(Adaptive Mesh Refinement,AMR)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基于开源的树型块结构自适应网格框架——Afivo(Adaptive Finite Vol
受访专家  王海隆  主任医师,中医内科学博士,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后,博士后合作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风湿病科负责人。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人才,美国梅奥诊所访问学者。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委,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青年医师分会、白求恩医学专家委员会青年科学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对各种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精准诊疗及关节软组织疼痛微创治疗有独到见解。擅治类风湿
期刊
受访专家  王建六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妇产科主任、教研室主任。兼任国际妇科癌症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常委等。临床工作主要侧重于妇科肿瘤、盆底疾病和生殖系统整复。擅长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等。  门诊时间:周四上午  2003年百变歌后梅艳芳因宫颈癌永辞于世,年仅40岁
期刊
受访专家  杨金奎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首席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系主任。兼任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办公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北京市糖尿病综合会诊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内分泌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门诊时间:周三上午  您有没有想过,我们人的一生能吃下多少食物呢?前段时间网上有一种说法,“人的一生只能吃九吨食物,而且谁先吃
期刊
受访专家  张忠涛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卫生部(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外科教研室主任、普通外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普通外科学系主任。擅长胃肠及肝胆外科手术,包括肝脏移植、肝胆微创手术、代谢(减重)手术等。  门诊时间:周四下午  张鹏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分中心普外六科(
期刊
在有机化学的研究领域中,如何运用同一官能团有效地同时构建一个或多个新的化学键一直是有机合成的研究重点。本论文以α,α-二芳基烯丙醇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官能团化策略,实现了α,α-二芳基烯丙醇的氰化反应、氧化二氟烷基化反应、氧化羟基化反应以及不对称氧化羟基化反应和不对称氧化三氟乙氧化反应。第一部分工作:I_2/Li_2CO_3促进的α,α-二芳基烯丙醇的氰化反应研究以α,α-二苯基烯丙醇为标
单层Cu2Si材料在理论预测中具有良好的自支撑稳定性和超导性质,具有成为拓扑材料的潜质,受到了实验科学家的广泛关注。Cu2Si层状材料可以通过在Cu表面以及Si表面生长来制备,目前尚无法实现剥离。Cu表面生长的Cu2Si,Cu体相晶格和Cu2Si的晶格非公度达到-15.9%,表面重构形成R30°-Cu2Si/Cu(111)结构。Si表面生长的Cu2Si,表面是金属态,体相是半导体,理论上具有更优异的表面性能。Si衬底表面Cu2Si的电子态和拓扑性质的表征目前已经取得初步结果,但解释和机理尚未成熟。该体系中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由免疫系统介导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它以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炎性反应和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征。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截止2013年,全世界大约有230万人罹患多发性硬化症。目前,长非编码RNA(lncRNAs)被认为是一种在多发性硬化症的分子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调控因子。并且,已经有少数几个与多发性硬化症相关的lncRNAs以及它们在疾病中的作用被一些分子生物学实验所确认(比如:linc-MAF-4、NeST和lnc-OPC等)。另一方面,以往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还发现了大量的与多发性硬化症
超级电容器通常具有与电池互补的电荷存储特性,拥有比功率大、寿命长等优点,但较低的比能量制约了其发展。由于赝电容材料可通过类似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来储存能量,且充放电速率可与双电层电容器媲美,故被认为是一种较佳的储能材料。随着纳米材料的发展,众多赝电容材料相继得到开发。其中,钒基材料因具有不同的结构、化学组成、多种价态和较高的储能容量,为新型超级电容器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导电性差、反应活性低、结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