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节日祝福短信中互文性的模因顺应研究

来源 :延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文性是Kristeva在1969年提出的,它指的是任何文本都和其他文本互相交织,而且每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自从这一概念进入学术界,互文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批评方面。1981年,语言学家Beaugrande和Dressler把互文性引入篇章语言学,语言学家才开始接受互文性。然而,学者们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批评语言学,分析政治文本、新闻报道、广告等语篇。本文试图从模因顺应视角分析汉语节日祝福短信中的互文性,语料主要来源于网络,书籍,期刊和私人的节日祝福短信。模因论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语用学理论,它是研究模因复制、传播和演变的理论及实证科学。从模因论的角度看,互文是通过源文本的同化、互文模因的记忆和表达以及互文本的传播实现的。并且,模因传播的不同方式导致了互文形式的多样性。然而,并不是所有模因都能实现汉语节日祝福短信中的互文性,只有那些拥有复制忠实性、多产性和长寿性的模因,即强势模因(强势的基因型模因和强势的表现型模因)才能实现互文。除此之外,作者运用顺应理论分析了人们使用汉语节日祝福短信中的互文性的动机,也就是说,汉语节日祝福短信中的互文性需要顺应它的生存环境,即发送者和接受者的心智世界、社交世界及物理世界。基于模因顺应这一视角,本文运用了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的目的是用具体的例子分析汉语节日祝福短信中互文性与语言模因的相互关系;定量研究是发现汉语节日祝福短信中互文性不同表现形式的频率以及人们对互文现象的态度。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汉语节日祝福短信中的互文性是通过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实现的。模因论能解释这一语言现象,扩大了模因论在语用学中的研究范围。第二,人们在汉语节日祝福短信中使用互文性的不同表现形式,是对发送者和接受者不同心智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顺应。第三,统计显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在汉语节日祝福短信中会使用不同的互文形式;虽然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汉语节日祝福短信中互文性这一现象存在不尽相同的意见,但总体上人们对此保持中立的态度。
其他文献
<正>语文课上,不仅需要学习知识,训练一般的听说读写能力,更需要进行文学作品的审美感知、情感体验、语言品味。只有做到了对作品的"感受"和"品味",才是还原了阅读作为文学审
在《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以下简称《译注》)等方块壮字文献中,分布了许多医药词语(包括词和短语),它们既反映了壮语言特点和词汇发展概貌,又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理论,是壮
为了明确果实浮皮对柑橘生产的影响,对玫瑰香橙进行相关调查。结果表明,果实浮皮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果实重量,造成产量下降,影响经济效益。同时,会影响玫瑰香橙果实甜度,果皮
<正>一切美好的诗歌,都是带有强大的联想意境的。作为中国诗歌源头的《诗经》,这种联想张力之甚,更是让人陶醉。比如《蒹葭》一诗,那种"在水一方"的意境联想,美出了一种极致,
本文通过个人访谈、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西南大学文学院在读的120名泰国留学生进行调查,对泰国留学生汉语水平分级别进行听力水平与元认知策略的关系的研究,所得数据运用S
“半X不Y”格式是现代汉语的一个常用格式,目前对该格式的研究尚不充分。本文在前辈时贤研究的基础上,借鉴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对现代汉语“半X不Y”格式进行探讨和
東漢許慎編撰的《説文解字》(以下簡稱《説文》)是我國古代第一部字典,也是今人閱讀古籍、了解、探究古代歷史文化的重要參考資料,更是研究古音、古形、古義的重要工具書。但是今
作为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段,仿拟以其独特的认知语用效果在各类言语交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仿拟在广告中的应用尤为普遍,因为它可以在有限的时空内利用人们的背景知识创造新奇的表
根据无砟轨道的结构和受力特点,采用弹性点支承梁模拟钢轨、板壳单元模拟无砟轨道各结构层,建立无砟轨道弹性地基梁板模型,进行无砟轨道各结构层的荷载弯矩计算,并与弹性地基
在现在汉语语法中,对疑问句的研究从来就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一大板块,其研究历史渊远流长,研究成果也十分醒目。很多理论已经为学者们达成共识,也有些存在分歧,更有许多尚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