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雄多雌制的哺乳动物中,雄性通常会杀死非亲生的后代而使雌性加速重新进入发情期,从而获得交配权以提高繁殖成功率。秦岭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我国特有的灵长类,栖息在寒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形成复杂而独特的重层社会,在非人灵长类中十分罕见。其复杂的社会组织和一夫多妻制的婚配体系使得雄性对雌性的竞争更为激烈,并因此会提高杀婴的风险。本文首次将行为学数据及分子遗传学证据相结合,试图深层次地分析探讨雌性单元外交配行为对川金丝猴避免杀婴机制的影响,以期为川金丝猴社会稳定机制及生存策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促进非人灵长类社会系统进化相关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本研究自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间,以秦岭周至玉皇庙地区一个野生川金丝猴人工投食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扫描取样法、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对雌性单元外交配行为和目标家庭单元雌雄亲和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利用非损伤性采样法采集观察对象的遗传学样品。研究期间共记录了来自7个不同OMU的10只雌性发生的19例单元外交配行为;收集了雄雌个体对空间距离11744次,理毛数据614条;采集了研究群中101个个体的粪便样品255份,毛发样品88份。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SOCPROG2.4对空间距离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得到联署关系的参数;利用Cervus 2.0软件处理基因分型数据得到亲子鉴定结果。通过SPSS 21.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2014年的新生婴猴中仅有31.25%为时任主雄后代,其余均为其他主雄或全雄群单身雄性所生后代。而有偷情行为的雌性与主雄及偷情雌性与可疑生父/偷情对象的亲缘关系无显著性差异(n=11,P=0.182),表明雌性川金丝猴并不是以提高遗传多样性为目的,而选择与亲缘关系较远的雄性个体进行单元外交配。本文进行了多方面的验证以排除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推断出雌性秦岭川金丝猴可能是通过与多个雄性交配,以达到模糊父权的目的,从而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杀婴避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