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螺旋CT提示胃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mc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收集腹部螺旋CT提示胃壁增厚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腹部CT提示胃壁增厚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住院行腹部CT检查提示胃壁增厚的36例患者,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37~83岁,同时期完善电子胃镜检查。结果:良恶性病变组中,淋巴结肿大在两组间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恶性病变组淋巴结肿大率高于良性病变组(75%VS15.625%);而血红蛋白、主要临床症状、增厚部位、病灶强化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炎症性疾病组与非炎症性疾病组,主要临床症状(腹痛、腹胀、黑便)、增厚部位、淋巴结肿大及病灶强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壁增厚与多种疾病相关,CT在诊断胃壁增厚的部位、强化及淋巴结肿大方面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其特异性较差,无法单纯依靠病变部位、强化及淋巴结肿大来区分,仍需进一步结合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来进一步明确诊断。
其他文献
目的:放疗是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但由于唾液腺位于头颈部,因此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时,唾液腺可受到电离辐射而导致其功能下降,从而带来一系列并发症,如猖獗龋、吞咽及发声困难、口腔粘膜病变等,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目前虽然学者们对放射性唾液腺损伤的发生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许多可能的机制,但目前仍无确切定论。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广泛存在于神经细胞、平滑
血管再生(Angiogenesis),即从已存在的血管网络通过出芽的方式形成新血管的过程,在生理的和病理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系列内源性的分子刺激着血管再生,其中血管内皮生
一、研究背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感染可引起HIV-1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IV-1associate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HAND)。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可有效降低中枢神
目的:1.观察小檗碱(berberine,BBR)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AA)的治疗作用;2.明确BBR发挥抗关节炎的作用和机制与调控M1/M2型巨噬细胞平衡有关。方法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危机的日益加深,绿色发展的生态环境理念愈来愈深入人心。风能、潮汐能、太阳能以及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由于地理因素和技术的限制,无法满足人们庞大的能源需求。因而,设计制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以及超长循环寿命的电化学能量储存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在众多绿色储能装置当中,水系电池-超级电容器混合(Batter-supercapacitor hybrid,BSH)储能体系以其大的应用
恶性肿瘤,又称癌症,目前,治疗恶性肿瘤有三大治疗方法,分别是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性治疗和手术切除。而对于卵巢癌和乳腺癌,同样,治疗的手段主要是手术,化疗和放疗,而化疗原发
微电网作为一种能够将光伏发电并入大电网的有效形式。由于其中的光伏发电易受天气等外界环境影响,可控性弱,所以需要储能单元的充放电控制以维持母线电压的稳定,同时保证微网内部功率的平衡。本文以离网模式下的光储微网为研究对象,在单微网中搭建了混合储能系统并对微网内部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混合储能单元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稳定的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此同时,针对多微网中储能单元与净负荷之间的经济调度问题展开
大叶蝉亚科Cicadellinae隶属于半翅目Hemiptera,头喙亚目Auchenorrhyncha,叶蝉总科Cicadelloidea,叶蝉科Cicadellidae。本研究测定了大叶蝉亚科13个属14个种的线粒体基因组数
锂硫电池由于其理论容量和能量密度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成为下一代极具应用前景的储能体系。随着近年来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其规模化技术开发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以正极材料
随着世界经济与新能源发电的发展,现代电力系统的规模迅速扩大。大区联网乃至全国、跨国联网的逐步施行,以及新元件、新技术的不断引入使得电网结构日益复杂,这种发展趋势对电力系统稳定性提出新的挑战。在改善电力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方面,通过引入非线性控制可以有效改善现有设备的性能。在众多方法中,发电机的励磁控制是最常用的技术手段。本文针对多机无穷大母线励磁系统,依照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提出一种基于RBF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