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广大乡镇公务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乡镇公务员既是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宣传者、贯彻者、执行者,又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工作效率和作风也有很大改善。但是,受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传统行政管理体制和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的影响,我国乡镇公务员激励机制严重缺失,突出地表现在: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失调;重视正向激励,轻负向激励;重视保健因素,轻激励因素;忽视乡镇公务员的参与。这种激励机制的缺失制约了乡镇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政为民能力的提高,难以满足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因此,如何健全和完善我国乡镇公务员激励机制就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紧迫任务。激励是在一定的环境下组织根据自身特点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激发并满足被激励者的需要,以使其朝着组织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纵观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研究现状,笼统地研究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研究较多,对乡镇公务员激励机制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地研究的较少,从新农村视角来研究乡镇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更少。鉴于此,本文立足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从乡镇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含义入手,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乡镇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对象特征和主要内容;然后分析了新农村背景下乡镇公务员激励机制的运行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当前完善乡镇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指出我国乡镇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完善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公平原则、全面激励原则和责任激励原则,应着重提升乡镇公务员的自身素质,完善乡镇公务员管理制度,有针对性地采取多元激励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