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南京市各级政府一直坚持通过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由于缺乏有效支撑体系,生态农业建设并没有完全阻遏环境的恶化,出现了农村产业发展速度加快,环境局部改善,但整体仍在恶化的严重现象。这困绕着新时期南京农村产业的大发展。因而寻求解决当前安全消费需要与农产品安全质量水平不高、良好生活环境需要与生态环境质量恶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需要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等矛盾途径,探索农村生态产业建设的抓手有着深远的意义。 生态产业是指基于生态系统的特有功能,主要运用生态友好性技术,遵循生态系统基本规律组织的,以获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和最大化为目标的、产业化运作的物质生产活动。生态产业是适应现代科技发展方向的,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 本项目以生态学理论、循环经济理论、产业结构演进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为基础,以实地调查、室内分析、层次分析法等定性和定量方法为研究方法,借助现代技术,广泛收集资料,对南京市农村生态产业开发的支持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 1、根据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在农村生态产业开发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将南京农村产业定位为生态产业开发,并分析了农村产业生态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解析了南京市农村生态产业开发的资源、环境和工作基础,并设计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生态农业投入品生产、生态地产和生态旅游开发、生态技术服务、生态产品流通销售服务、环境建设产业化运作和其他友好型工商产业开发等7种农村生态产业类型。 2、从资源与生态环境、现代科学技术、政策和社会服务、企业运作经营、市场与资金人力资源几个方面构建了南京市农村生态产业开发支持体系,并分析了体系现状,在社会全民参与、支持主体多元和有偿无偿结合等建设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南京市生态产业开发支持体系需要完善的内容。鉴于资源与生态环境是整个系统的基础,文中以大量数据对其作了细致分析。 3、运用层次分析法,初步设立了南京市农村生态产业开发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产业发展、环境保护、政策资金、人力资源等4个一级因子,无公害产品开发、基地建设等11个二级要素,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等20个评价指标。通过对高淳县桥李、建邺区江南和六合区双墩等3个生态农业示范村评价,证明该系统可操作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