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聋儿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的调查,以求对本地区聋儿的情况建立初步的认识。寻找防治耳聋发生的更好的途径。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82例聋儿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的调查,并对较常见的一些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82例耳聋儿童中含已知危险因素共108人次,20人未查及任何已知的危险因素,占18.2%。基因遗传因素5人次;产前因素8人次;围产期的因素48人次;产后获得性因素48人次。对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说明无论从专业还是统计学的角度,氨基糖甙类(AmAn)药物的使用在四川地区是儿童致聋的一个显著的因素。结论 在广大人群普及防聋治聋知识,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有关耳聋知识和药物使用的培训。进行新生儿或儿童高危因素登记,对筛选出的高危人群进行听力学筛查和随诊,将有助于减少四川地区耳聋的发生,及聋儿的早期诊断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