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美国爆发了震惊全球的金融危机,随后金融危机很快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给全球经济造成了重创。因此,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加大了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力度,不断通过贸易手段,希望能够向中国转移一部分国内矛盾。这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带来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2009年发生的中美轮胎“特保案”,即使中国一直在努力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但是直至2011年9月5日世界贸易组织依然最终裁定中国败诉。这无疑是对我国对外贸易企业的又一次打击,一时间国内的轮胎等橡胶制造及出口企业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选择橡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分析我国橡胶企业在境外投资的可行性特别是在东盟国家投资的利弊,寻求应对西方国家贸易壁垒的方式,也希望对其他行业企业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2010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这对于中国的外贸行业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消息。特别是对于轮胎等橡胶行业来说,东盟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产地,马来西亚、印尼、泰国都是天然橡胶生产大国。其中泰国作为橡胶的种植大国,国内市场容量较大,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并且泰国在地理上相对其他国家而言具有最大的地缘优势,同中国的政治关系最为友好和稳定。近年来,泰国还推出了众多的招商引资政策为外国企业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是我国橡胶企业的理想投资国。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分析了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以及橡胶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归纳了国内橡胶类企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橡胶制品的进出口情况,查阅了泰国法律法规的相关文献,详细了解了泰国的政治环境、法律环境以及招商引资政策,并且以泰中罗勇工业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为例,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论述了我国企业在泰国投资可采取的不同方式及各自的优劣势。
本文通过反复的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认为泰国近年来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推出了众多优惠政策、拥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保障,为我国橡胶企业投资建立了有利的投资环境。虽然中泰两国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企业在投资的初期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但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工业园区在泰实现投资,降低法律风险节约初期投入成本,大型企业可以直接选择自己满意的城市或者开发区进行投资。总之中国橡胶企业在泰国投资具有可行性,应该响应国家“走出去”的号召,积极在泰国投资建厂,可以有效节约原材料进口成本以及人力资源成本,并利用原产地认定规则绕开西方国家针对中国的贸易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