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中,投资波动一直被认为是导致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也是判断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指标。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后的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周期阶段关系的研究,发现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以下简称经济波动)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波动的周期基本是一致的,投资波动与经济波动高度相关。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度波动始终是经济波动的主要来源,而经济波动也对固定资产投资产生很大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比较多的年份,往往是每个经济周期的波峰年,而固定资产投资比较少的年份往往是每个周期的波谷年,其投资波动剧烈程度也高于经济波动。经济增长理论表明,投资对一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举足轻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历年的经济增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它成为促成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最重要因素。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逐年增加的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地拉动了我国的内需,提高了经济的供给能力,并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本文通过对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的比较研究得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性非常强,而作为一国最终需求的消费需求却明显不足。为保证中国的经济增长不过于依赖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我们应积极扩大内需,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各国经济发展经验均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取决于最终消费需求是否扩大,没有居民消费增长支持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都是不会持久的。从宏观经济理论来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方面是由其自身需求拉动,更重要方面则是由边际消费倾向决定的投资乘数大小拉动的。中国的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应该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波动的过程得出我国经济增长和投资高峰的到来大部分都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当经济运行过热,政府便采取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压缩投资规模,当经济运行到低位时,便采取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来拉动固定资产投资,从而拉动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结果形成投资规模的压缩-膨胀-再压缩-再膨胀的循环,引起经济周期的大幅波动。综上所述,本文提出通过提高宏观经济决策的时效性和细化宏观调控工具,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尽量减少经济的大幅波动,从而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目标;通过提高投资质量,调整投资结构,减少经济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依赖性,降低目前过高的投资率,减少投资波动幅度以避免经济增长的剧烈波动。最重要的是,我们需从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才能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