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改革和发展深化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农业产业组织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农业商品化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农业生产者与其他参与主体,追求市场风险回避和节约交易费用的结果。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各类农业产业组织不断产生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宜宾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农业产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宜宾市农业产业化进程。研究农业产业组织,培育和健全宜宾市各类农业产业组织,特别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以产业组织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及制度经济学为研究的理论依据,根据大量实地调查和搜集整理取得的资料,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对宜宾市农业产业组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阐述了相关概念及其理论依据,为系统分析宜宾市农业产业组织的现状、运行绩效及其选择方向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分析了宜宾市农业产业组织的发展类型、成就及存在的问题,为树立正视困难、因地制宜的科学发展观提供现实依据。再次,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及产业组织理论对各类组织形式的运行绩效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叙府模式”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提出宜宾市农业产业组织的发展方向应是中介组织型的产业组织模式。最后,立足实际,提出了促进宜宾市农业产业组织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完善农业产业组织形式的研究成果很多,但结合宜宾市具体情况进行研究的却很少。本文在借鉴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宜宾市的实际,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作了创新性的探索:第一,从产业组织发育成长过程这一新的视角将宜宾市农业产业组织形式归纳为市场买卖型、中介组织型及共同资产型三类,它不同于传统的按主导要素带动形式的划分方法,更有利于揭示农业产业组织发展的规律;第二,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对各组织形式的运行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由此提出了宜宾市农业产业组织的发展方向是中介组织型的产业组织模式,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型将成为下一阶段农业产业发展的目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