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上的渤海国,公元698~926年存在于以今中国东北地区为主、包括俄罗斯滨海地区和朝鲜半岛东北部的广大地区。现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的渤海上京城在渤海国历史上两次作为都城,是为都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渤海国城址。通过渤海遗址分布情况可知上京城和其周围地区在渤海国的重要地位。全文共分为7章,具体如下。第1章为引言。主要探讨渤海王都变迁过程、上京城址概况、上京城周围主要渤海遗址。上京城考古调查简史,可分为四个阶段,概述各阶段的调查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说明了本论文研究的目的、研究方法、研究难点及问题。第2章为上京城城址形制研究。这一部分主要研究上京城城址的布局及结构特点。对于上京城城址的平面形状及空间格局进行分析,主要以考古调查资料为基础,归纳了上京城城址的形制特征。认为上京城具有规整的方形平面设计、中轴对称布局等平面形状特点。另外还具有三重城墙设计结构、封闭式功能空间规划特点。第3章为上京城宫城空间形态研究。上京城由外郭城、皇城、宫城组成。其中宫城即是上京城的核心地区,又是最高位的全城中心空间。本章先对宫城与主要宫殿建筑展开讨论。其中对第1至第5号宫殿址、第50号宫殿址的布局结构等详细说明。针对宫城空间区划部分的分析,认为上京城宫城布局可分为中、东、西横向布置的三区。从功能空间的相互关联性方面考察,宫城中区又可分成南、北两个功能单元,构成上京城的“外朝区”和“内朝区”。第4章为渤海西古城、八连城规划布局研究。上京城、西古城、八连城是三座已确认的渤海王都城址,西古城、八连城的规划布局对渤海王都研究非常重要。此章详细分析了西古城址、八连城址的形制特征及城址规划布局特点,对三座城址之间的共同点及差异点进行了讨论。第5章为渤海王都规划布局演变研究。本部分通过对西古城、上京城宫城、八连城三座渤海王都城址的宫殿区功能空间结构及宫殿布置手法等方面对比分析,研究渤海王都规划布局、演变关系。提出渤海王都规划布局的特点,即西古城和八连城城址规模及规划布局与上京城的宫城大体相当,主体宫殿布置在中轴线上,大型宫殿建筑配置采用“择中”原则。第6章为渤海上京城规划布局的文化因素研究。本部分主要探讨两个重点。第一,上京城城址各城域(外郭城-皇城-宫城)之间布局形成的顺序问题。现在存在两种不同意见,即“分期完成说”和“一次性规划设计”。本部分对两种意见进行了分析,认为“一次性规划设计”应是更为合理的解释。第二,探讨上京城与东亚地区同时期都城城址之间的相似点及不同点。本文主要分析了上京城与唐长安城、平壤安鹤宫遗址之间存在的相同文化因素及渤海上京城独有的文化特征。第7章为结语,对本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及不足进行了总结。简而言之,本文在考古调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渤海上京城的基本性质、宫城空间形态、三座渤海王都城址(上京城、西古城、八连城)之间比较、上京城与其他国家城址(唐长安城、高句丽安鹤宫)之间文化因素特点以及上京城布局特点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