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学案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运用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是新课改要求下的必然选择。导学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案,并用之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教学手段,主要方式是教师提前设计、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新课讲授、学生课后讨论复习的过程,形成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路。笔者所在学校正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所推行的教学方式正式导学案教学,故本文的研究方向是以导学案教学为主。笔者根据自己研究情况对导学案教学在高中课堂上的运用情况进行分点阐述。本文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导学案的研究背景、方法和思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综合学界的研究情况和笔者的研究情况,确定导学案在高中历史课堂的运用研究作为研究方向。利用本校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寻适合本校的发展教学方式,并探讨导学案教学在仁怀或以外的区域范围内加以推广。第二部分,主要从学校的发展需求出发,以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论述导学案的实际意义,并从理论和实践中论证导学案的可行性。导学案教学研究在学界中并不陌生,笔者也不是导学案研究的先行者,如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和衡水中学等学校曾研究过,因地域差异和文化差异,所面临的困境不同,笔者文中所阐述的观点和解决方法可能与其相似但却有所不同。我校因发展需要,迫切需要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文中这部分主要阐述导学案在笔者所在学校实施的现实意义,以及在推广过程中所存在的困惑,探讨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对我校教学有益的教学模式。第三部分,主要探索导学案编写和运用情况分析,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确保导学案的有效运用。在导学案实施过程中,教师个人专业素质高低影响导学案编写质量,探究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与新课程改革之间的关系,和学校如何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从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成功。此外,学生的发展方向影响导学案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编写导学案必须立足于学生发展,而学生的个人能力影响学案的使用效果。教学实践中,因教师个人能力差异和学生学习能力不同,部分课程在推行导学案教学时课程进度缓慢,课堂教学效果较差。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分析所存在的问题,从问题中寻找解决方案。第四部分,通过案例分析和访谈的形式,了解导学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和数据得出结论。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指出教师在编写导学案过程中对课程知识和学情把握不精准等情况加以分析,为以后教师在导学案编写和使用过程中避免再出现类似情况。同时通过访谈形式,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更好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有效信息。第五部分,根据前面部分的研究,针对导学案教学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因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本校,得出的结论基于本校的研究数据,所提出的应对之策只适合本校,其他学校如出现类似情况,本文中所提出的应对之策慎重选择。因此,本文以仁怀六中的导学案教学为研究背景,结合当前的教育理论,重点分析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课的导学案教学,从导学案的编写、运用到到团队合作进行了深入思考,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措施。从教师个人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学校要推进导学案教学,要践行课改精神,必须重视对师生教学活动的激励性评价,教师层面推动教师在教学活动深入思考,不断深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形成庞大的知识理论体系,结合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呈现一堂历史饕殄盛宴。学生方面增加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小组合作意识,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导学案提高学习成绩。本文在论述导学案教学过程中,更多将导学案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加以研究,探讨导学案对教师、学生及学校的影响。导学案作为一种教学策略,适应当前我校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转变,应用于高中课堂,引导学生学习,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本文阐述教师在导学案发展过程中,教师角色要随之改变,由原来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学生由课堂的聆听者转变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是导学案教学的重要变化。此外,教师和学生因时代发展,需求也随之发生改变,课堂教学也随之变化,教学观念也随之改变。一层不变的教学和一层不变的教师无法推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只有跟紧时代的发展才能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笔者在梳理我校的数据时,发现导学案教学中,存在一些困难,例如,教师个人专业能力提升问题,因当地的教育政策和学校财力等现实因素,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并不多,只能靠本校教师自我探索。因教师主观因素,成长速度较慢,对导学案编写和运用相对生硬,课堂效果较差。学生角色转变也不是一蹴而就,我校在采取导学案教学之初,学生一时之间无法适应角色转变,学习成绩下降较快,学习自信心遭到打击。在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下,及时解决导学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两个月后,学生才逐步适应和接受角色的变化,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又回来了。导学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其他问题,文中有详细论述,这里不过多阐述,总体来说,在课堂中运用导学案教学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