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之下,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作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电影承担了越来越多的传播责任。对于处在东方电影范畴的我国民族电影来讲,如何应对好莱坞电影来势汹汹的文化霸权,规避全球文化趋同性带来的电影美学特征趋同化,保持我国民族电影的异质性,进而促进我国民族电影产业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就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文化课题,同时也是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所在。 中国和日本地理上同属亚洲,文明同属于东方文明,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受中国独特的儒释道文化影响和自身岛国的特性,日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但到了近现代,随着资本主义在日本的飞速发展,日本社会也随着资本主义浪潮而开始全盘西化的进程,使传统民族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也使日本当前的文化更加接近于西方文化。而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在改革开放之后政治环境渐渐宽松,经济不断高速的发展,文化形态也正趋于多元化。 虽然在两种发展轨迹不同但源头相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上滋生的电影艺术都充分体现了东方美学的特征,有着某些相似的美学特点,但由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就使的两国的电影创作展现为不同的艺术特色,对各自民族文化的阐释方式和所带来的效果也不径相同。 本论文采用经典文献调研、影视作品分析、创作实践与总结和比较研究法等方法,通过比较电影学的研究平台,在东方文化语境下对中日电影的民族文化阐示进行比照研究,力图通过科学的分析比较对中国民族电影的战略提出自己的建议,给中国民族电影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从而为中国民族电影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开展论证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第二部分通过概述民族文化与电影之间紧密相连的关系和电影对民族文化的影响方式、影响内容等方面,阐述了本文研究背景和研究重要性;第三部分通过分析两国文化概况、电影文化背景、民族电影类型和民族精神来宏观把握两国电影中的民族文化概况;第四部分分别具体比较两国电影中民族文化阐释差异性的原因和美学风格、叙事结构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表现方式上的异同;第五部分阐述日本电影发展战略所带来的启示和对中国民族电影发展战略的建议。最后一部分是通过比较电影学方法所得出的论文结论。即中国民族电影迫切需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进行充分挖掘利用,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精华,丰富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结构层次,才能在跨文化传播以及在世界影坛争得关键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