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语教学中,写作一直都让中国教师和学习者感到棘手,学习者的写作错误层出不穷,为了帮助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少犯错误,对这些错误的研究也就越来越有必要。随着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学习者的语言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学习过程,加强对外语及第二语言教学的认识和理解,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部分。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由于对语言错误缺乏科学的认识,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语言错误做出种种不合理的处理。其中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对错误听其自然”和“有错必纠”。前者忽略了语言的准确性,过分注意语言的流利性,难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后者却不管语言内容,过分强调语言形式,挫伤学生语言交际的积极性。当然,错误的产生在语言学习,特别是第二语言的学习中是难以避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对错误一筹莫展,别无良策。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法,以佛山市实验中学高二年级两个平行班的12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以错误分析、对比分析和中介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James的错误分析框架对实验对象在同一时间内,同一命题作文写作中的错误进行分析,把这些错误分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参与实验的两个平行班被编为实验班和控制班,由同一名教师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两个班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写作教学实验。定性研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旨在了解学生对写作错误的认识。定量研究以前测和后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测试,并运用SPSS16.0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错误分析法进行教学后,实验班的写作能力明显高于采用传统写作教学模式的控制班。因此,本文认为,教师必须科学地理解语言错误,用恰当的方式处理语言错误,使错误分析能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并通过改正错误使学习者的“中介语”向目的语趋近。本文提出;教师应该积极、宽容的对待学生写作中的错误;改正错误不应以不准确的用法为主,而应以是否影响接受和传达有意义的信息为主;纠错的过程应该由师生共同参与,教师灵活及时的反馈,学生自我纠错,同学之间相互纠错都是有效的纠错方式;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学生中介语发展的最佳时机;关注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同时也要注重基本语言学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的教学。当然,要区分错误的种类并且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由于时间,地区和个人能力的关系,本文在这些讨论和分析中的一些内容可能会比较主观。但是希望在本文中提到的一些实际的教学意见能够给高中英语教学中提供一些帮助,可以引起更多的人对这一方面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