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金融市场一体化迅速向全球扩张,一大批新兴国际金融市场崛起,全球性金融中心、地区性金融中心和大批离岸金融市场构成一个覆盖全球的金融网络。金融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逐渐成为各个国家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最高层次,进而成为国民经济的中枢。金融体系在其自身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客观上要求并促成了金融中心的形成。国际金融中心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巨大价值,使许多国家都在为建设自己的金融中心而努力。而金融资源的有限性,又使得各个金融中心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在亚洲地区,国际金融中心的角逐如火如荼。进入21世纪,竞争局面似乎更加激烈,日本“金融大震”不断,新加坡和香港相互制造越位,上海也在跃跃欲试。而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由来已久的港新之争。关于香港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力量对比已有过一些理论和实证研究,然而对于二者在一个较长时期竞争动态的理论阐述和实证分析较少,也始终没有形成比较完备的国际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和竞争力指标体系来评估其竞争现状和未来潜力。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跨越新世纪至今,香港和新加坡这两个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各自发生了什么变化?竞争格局有否改变?究竟谁更有可能在这场竞赛中胜出?这些问题尚无明确的答案。因此,在理论的基础上对二十五年来港新竞争动态的实证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作为中国政府来说,对沪港金融中心如何定位,如何强化其间的互补和合作,维持适度必要的竞争,从而既提升香港在港新之争中的竞争地位,又保证沪港的共同进步,将是我国金融体系整体蓝图搭建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试图从国家战略角度对此做出一定贡献,具有相当实践意义和政策参考价值。本文在对国际金融中心相关理论进行述评的基础上,构建两套指标体系来量化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水平和竞争潜力;然后运用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追溯上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动态,试图揭示力量对比背后的深层原因;运用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对香港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未来成长性做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最后,讨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定位以及提升竞争地位的战略思路,并就如何处理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竞争、合作与互补关系提出一些看法。全文行文结构如下:第一章,作为导论部分,主要论述本文选题的意义与目的、简要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及创新。第二章,主要对国际金融中心的相关理论进行述评,包括国际金融中心的概念界定与功能分析、金融中心分类以及模式、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理论解释,根据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水平评估三维模型以及成长动力评估轮式模型构建相应的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是对香港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进行动态的比较研究。首先就香港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以及初期竞争做一个历史回顾,而后通过规模化指标、收益性指标、安全性指标、流动性指标和国际化指标五个方面对1980—2005年香港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竞争进行详细对比和趋势分析,并试图从金融体系、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方面结合功能性视角和事件分析法挖掘变化原因。第四章,主要是对香港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进行评估。先展示两地在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中各个方面的实证结果,然后采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主因子分析法对香港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成长潜力得出量化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各自优劣势。第五章,作为文章的深化,主要探讨进一步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地位的政策方略。分析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定位,指出下一步发展的关键着眼点,最后对如何看待和处理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竞争提出一些思路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