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中学生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lly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中学生除了家庭之外主要的活动场所,良好的学校适应对中学生的健康积极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但能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且也会影响到其成年之后的社会适应。依据阶段环境匹配理论(Stage-environment fit hypothesis),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对自主、关系和能力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水平不断增长。若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将会对他们的学校适应产生影响。以往对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主要采用变量为中心的视角,对两者关系的认识比较笼统。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变量为中心和个体为中心的研究视角,更加全面、细致考察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抽取天津市某中学在校初、高中学生755名,采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简式坚毅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学习适应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1.中学生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坚毅、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学校适应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坚毅、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学校适应在人口学变量学段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中学生的表现要好于高中学生;女生的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学校适应水平要高于男生。
  2.以变量为中心方法发现中学生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坚毅、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学校适应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坚毅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学校适应为显著正相关关系,且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学校适应存在显著正相关。
  3.以个体为中心方法发现中学生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可以划分为3种不同的潜在类别,即高满足型,高关系型和高能力型,各类别之间具有较高的异质性。中学生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潜在类别在性别、学段上存在显著差异。
  4.以变量为中心发现中学生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通过坚毅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对学校适应产生影响,其中的中介效应包括三条路径两条单独中介与一条链式中介;以个体为中心发现不同的中学生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类型在学校适应、坚毅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上有较大差异。各类别在学校适应、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上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高满足型、高关系型和高能力型;高满足型中学生坚毅水平最高。
其他文献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金融融通手段,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所急需的资金,活跃了民间闲散资金的流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民间借贷因其自身特性所定,也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高利贷现象频发、资金链断裂、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多发等,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民间借贷应当被合理规制,但目前我国对民间借贷采取单一的管理形式,不仅缺乏法律依据,甚至都没有明确的民间借贷的定义,更不必说对其具体的规
学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指标具有广泛应用,但生理基础尚不清楚。不同种类的静息态对比结果可以为此提供重要线索。睁眼与闭眼之间ALFF的差异与传统的睁眼闭眼激活结果在空间上基本不重叠,表明ALFF可能与fMRI激活具有完全不同的功能意义。考虑到睁眼与闭眼之间在信息输入上的差异以及丘脑在感觉信息传递中的重要作用,
学位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逐步放缓,企业的生存压力与日俱增,员工的工作时长、工作压力等也随之增加。而在当今这个“越奋斗越幸福”的时代,只有努力奋斗才能使个体实现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提升员工的幸福感。但个体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需要及时、有效地补充才能为个体保持较为稳定的身心状态及工作状态保驾护航。那么如何使员工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高效地补充消耗的资源以维持较高水平的工作投入状态并促进自身的幸福感,则是本研
学位
青少年期一般指12岁到18岁,是个体身心发育的关键期,也是个体容易罹患心理疾病的高危期和自杀的高峰期。青少年的自杀问题已经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的关注重点。深入研究青少年自杀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于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杀意念作为整个自杀行为的初始阶段,标志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已处于极其危险的状态。而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会一直处于自杀、抑郁和精神障碍的风险中。由此可见,探讨青少年自杀意念的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传承至今已经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成语是语言在长期的运用发展过程中,约定俗成以四言为正、以偶为佳、便于理解且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历史信息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堪称中华文化的微观缩影,蕴含至高的文化价值,极具教学意义和挖掘价值。中学教育阶段,涉及很多成语教学实践,在我国高考背景下,以分值量化形式对成语教学做了考查,然而,成语教学却存在着敷衍、粗浅
由于触屏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日益普及,幼儿也开始广泛接触和使用触屏媒体,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普遍关注触屏媒体会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为了探究这一问题,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设计来探讨触屏媒体如何影响幼儿的学习效果和执行功能的发展。实验1采用2(学习媒体:触屏,观看)×3(测验媒体:iPad,实物教具,纸质)的两因素被试间设计来探究相较于视频观看学习而言,基于触屏媒体的触屏学习能否促进幼儿的
学位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信息能力也日益强大,依托互联网信息的生产、处理、存储和传播技术也日新月异。人们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的可获取信息也引起了人们对可信度的担忧,因为信息的来源、真实性、质量比任何时候都不明朗,且这种信息丰富的环境使传统的由专家进行评估的监管模式难以为继。人们通常需要自己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感知从而进行判断。但目前对于网络信息可信度的研究并不多,特别是有关于个体的心
学位
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时代的获利者。然而在中国有一部分的群体存在着阅读障碍问题,他们对这些阅读信息的加工要比其他人难得多。阅读不仅是一门学科的内容,更是现代人必备的一项技能,但研究资料表明,在校的小学生中有4%-8%的学生存在阅读障碍。小学阶段是个体生理和心理飞速发展的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会为儿童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阅读障碍却阻碍了儿童语文学习、日常交流
随着互联网基础资源及接入设备的发展,网络已成为青少年日常交流、娱乐和学习的重要工具与平台。《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情况调研报告》显示,除学习活动之外,网络活动占青少年日常时间最多,94%的青少年每天都会使用网络。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并且缺乏对使用边界的界定,他们是网络成瘾的高危群体。  为了给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具有指导作用的建议,大量研究开始关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因
我国是乙肝大国,目前约有1亿左右的人群为乙肝病毒的携带者,乙肝在中国一直是具有挑战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大众对乙肝知识缺乏了解且乙肝具有传染性,导致社会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存在较多的歧视,相关的定性研究表明乙肝歧视不仅会对个体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还会影响个体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但目前对该群体的实证研究主要聚焦于其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满意度,缺乏对其职业发展结果的探讨。  主观职业成功作为积极的职业发展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