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义务教育阶段中,“方程思想”一直是一以贯之的。在小学阶段,方程的主要用途是把原来的未知数值用一些未知数来代替,直接列等式进行计算。对于简单的计算问题,方程的优越性可能并不明显,但因其具有通用性,往往越是复杂的问题就越能体现其优越性。在初中阶段的方程组,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势更加夺目,但如何让学生爱上方程的课堂,更好的体会解方程中的“消元思想”一直是实际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难点。HPM(Histor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中,“方程思想”一直是一以贯之的。在小学阶段,方程的主要用途是把原来的未知数值用一些未知数来代替,直接列等式进行计算。对于简单的计算问题,方程的优越性可能并不明显,但因其具有通用性,往往越是复杂的问题就越能体现其优越性。在初中阶段的方程组,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势更加夺目,但如何让学生爱上方程的课堂,更好的体会解方程中的“消元思想”一直是实际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难点。HPM(History Pedagogy of Mathemat)ics领域近年来受到相关学术界学者的普遍关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良好体验。已有研究表明,用数学史融入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在学生数学情感的发展等方面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基于以上,对某中学七年级数学教师进行了访谈及问卷调查,了解了教师对数学史融入教学的看法以及应用情况、学生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中所存在的几个问题,有以下几点发现:(1)数学教师对数学史融入到实际课堂的认可度较高但实际应用率较低;(2)此方式未被普遍用到课堂中的主要原因为教师自身对数学史知识了解的有限性以及缺少可参考的案例;(3)当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的,比如学生对“消元思想“不理解”,对方程组不能够灵活应用等。为了探讨此教学方式对学生知识理解方面和部分情感态度方面的影响,同时为一线教师提供可参考案例,本研究选取七年级两个平行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皮亚杰认识发生论、历史相似性等理论的指导下,根据HPM教学设计原则方法并结合现实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并实施,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应用的教学。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资料、课堂教学实录等材料作为研究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将二元一次方程组史料融入到教学中对学生解方程组的本质“消元”有一定的正面的影响,学生即使在未用规范步骤解方程组的情况下也能相对较好的运用“消元思想”解决方程组问题;(2)大多数学生对方程组的历史比较感兴趣且认可数学史融入方程组教学对理解解方程组的“消元思想”有一定帮助;在课堂中此方式能比较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对于数学课的态度有一定的正向的变化。
其他文献
2017年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要“充分认识化学实验的价值,精心设计实验探究活动”。为遵循课程标准给出的教学建议,充分挖掘核心概念原理的认知发展价值,笔者基于科学探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进行了教学实践研究,力求为一线教师提供合理建议。本文阐述了问题提出的背景,分析了科学探究和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研究现状,发现目前对于概念原理的针对性探究依然存在不足。接着界定了科学探究的概念,总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工作,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研究高中思政课集体备课对切实提高思政课质量、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当前高中思政课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有集体备课内容不实、学段衔接不紧、集体备课形式单一,其原因有以下三点:缺少保障机制、缺少评价机制、缺乏集体智慧。了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基本内涵,认识到“一体化建设”背景下高中思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初升高”升学压力的逐渐增大,学校、教师、家庭以及考生对中考的重视程度逐年提升。因此,分析中考命题趋势有助于指导教师的教学改革以及学生针对重、难点知识的有效复习。电学知识是初中物理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包括基本电路、电路计算以及电学实验等。然而学生对于复杂电路的认识、动态电路的计算、电学实验的掌握以及初、高中电学衔接的考查普遍不太理想。本文基于当前基础教育提出的发展学生
初中数学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数与代数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有关代数教学的研究为众多教师所关注。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由于代数本身的复杂性、抽象性,它并不像几何一样直观明了,学生容易在这方面对知识本身失去兴趣,而在教师方面,很多教师也会有着自己的教学方法,有意识的采取问题式教学,但是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缺少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和交流机会。有
逻辑推理能力一直是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的研究对于学科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落实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目前国家层面已推出了普通高中阶段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而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核心素养、大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公民数学核心素养等理论体系的构建还是空白,学生不可能到高中才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也不可能高中之后就不需要考虑数学核心素养了。现今已经有一部分学者开始关注小学阶段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