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化螟[Chlio suppressalis(walker)],是为害禾本科作物的一种重要害虫。化学防治是当前控制水稻螟虫为害的重要措施,然而由于二化螟幼虫的为害方式较特殊,不少农药在生产上不能发挥出良好的防效。添加助渗剂可以增加药剂在植物体表的附着能力,防止药液流失:提高药剂进入害虫栖息部位(水稻叶鞘和心叶内)的渗透能力,增加药剂暴露机会:甚至增加进入害虫体内的穿透能力,提高害虫的受药剂量。然而目前的助渗剂,主要考虑提高药剂在靶标植物和害虫体表的附着能力,很少考虑对植物茎秆的渗透能力。本研究以水稻二化螟的药剂防治为例,重点研究水稻茎秆助渗剂的筛选方法及其增效的测评标准
1.不同农药助渗剂对水稻茎秆渗透能力的测定
为了获得潜在的杀螟药剂助渗剂,本研究基于提高药剂进入害虫栖息部位的渗透能力,首先设计了一种测定农药助渗剂在水稻茎秆内渗透速度的简单方法,通过目测着色溶液下渗10cm稻茎段的流出时间.测定了15种不同助渗剂溶液由稻苗心叶喇叭口沿稻茎(叶鞘间隙)下渗的速度。结果显示不同的农药助渗剂下渗时间存在明显差异。快速渗透剂T、润湿剂GY-WS10、超强渗透剂盯C-E和渗透剂GY-W07这4种助渗剂溶液(浓度为:0.8%)沿10cm稻茎的渗出时间分别为<5min、6min、7min以及7min:同样条件下渗透剂JFC-1、低泡渗透剂SF、快速渗透剂JFC-M、有机硅增效剂GY-S903、耐碱渗透剂AEP和渗透剂JFC这6种助渗剂的渗出时间分别为13min、15min、15min、16min、17min与18min:耐碱渗透剂OEP-70为65min:而喷雾增效剂GY-T1602、喷雾增效剂GY-Spry、渗透剂JFC-2和渗透剂OE-35均大于8h,在试验观测期间均未见渗出。测定结果符合理论预期,表明该实验设计提供的简易方法,可以区分不同候选农药助渗剂对水稻茎鞘的助渗能力,并依此对被测助渗剂进行了初步分类,即依据本测试法在水稻茎鞘中的渗流速度>1.00cm.min-1的强渗透剂,1.00-0.30cm.min-1的较强渗透剂,0.30-0.10cm.min-1的一般渗透剂和<0.10cm.min-1的差渗透剂。
2.使用浓度对不同助渗剂在水稻上渗透能力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探索助渗剂对水稻茎秆的渗透性能,以及使用浓度对助渗能力的影响,以便确定筛选助渗剂的可靠参数,本研究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挑选了6种渗透速度具有一定差异,并且属于不同类型化合物的助渗剂作为代表,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不同助渗剂在不同浓度梯度下和不同时间,渗透通过10cm稻茎的量,测定不同浓度助渗剂的下渗速度以及浓度对不同渗透剂渗透速率的影响,由此利用助渗剂浓度和渗透速度建立助渗剂的可靠评价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助渗剂在选取得浓度范围内(0.2-1.2%),渗透速度随着助渗剂浓度升高而加快:而且不同助渗剂渗透速度随浓度加快的速度有所不同。在常见的助渗剂使用浓度下(0.6-0.8%),药剂的助渗速率大致为:T70>WS10≥S903>SF>JFC-M>OEP-70,在低浓度下(0.2-0.4%)测定的助渗速率(S903≥T70>WS10>SF≥JFC-M>OEP-70)不能代表实际使用浓度下(0.6-0.8%)的渗透速率;而高浓度(>1.0%)的助渗剂,不论是从经济或者环境等综合效益的角度都不具有应用价值。讨论认为,比较不同助渗剂在防治水稻螟虫上的助渗能力。可以利用稻茎测定方法,但应该在使用浓度范围内测定下渗速度进行评价。测定稻茎下渗速度,可以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助渗剂的助渗速率,也可以利用目测着色溶液的流出时间,后者虽然没有前者精确,但所测定的对应渗透剂下渗速率趋势基本相符,相关系数达到0.88。
3.不同助渗剂对水稻二化螟防治药剂的增效作用
为了综合评价不同助渗剂提高化学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并证实它们对二化螟防治的增效作用同其渗透特性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我们将不同助渗剂分别与合适浓度的杀虫单一阿维菌素农药复合物复配作为生测药剂进行模拟田间增效实验.结果表明,加入浓度为0.8%的快速渗透剂T,润湿剂GY-WS10、低泡渗透剂SF、快速渗透剂JFC-M,有机硅增效剂GY-S903和耐碱渗透剂OEP-70后,喷雾处理水稻二化螟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97%、93%、90%、87%、93%和67%,同未加助渗剂的药剂对照组(死亡率42%)相比,杀虫效果均发生了显著提高:0.4%浓度下的相应助渗剂对应的致死率为93%、88%、79%、73%、93%和41%,除OEP-70外,其余助渗剂均产生了明显的增效作用:而相应助渗剂在0.2%的浓度下介导的二化螟死亡率分别是83%,63%,51%,57%,78%和37%,统计发现,仅有快速渗透剂T,润湿剂GY-WS10,快速渗透剂JFC-M以及有机硅增效剂GY-S903提高了药剂的杀虫效率。进一步分析增效助渗剂的稻茎渗透速率发现,对于该农药复配配方中,具有显著增效的助渗剂渗透速率均大于0.1580μl/min。由此可见,对于杀虫单.阿维菌素复配药剂,当使用的助渗剂能使药液的下渗速率大于这一个速度就极可能显著增加该药剂在水稻上对二化螟的毒杀效果。
综上研究表明,本研究设计建立了可以测定渗透剂对水稻茎鞘渗透能力的简易稻茎检测方法。证实助渗剂确实能提高化学农药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其增效能力与其在水稻茎鞘内的下渗速率成正相关。这一方面说明提高药剂对水稻茎鞘的渗透能力是助渗剂增效的主要机制,同时也证实利用水稻茎秆渗透速率检测水稻二化螟防控用药助渗剂的有效性。此外,举研究还发现,浓度对不同助渗剂渗透能力的影响不同,不同药剂配方防;台二化螟,所使用助渗剂对稻茎的渗透应该达到特定速率,才能充分发挥其杀虫效果。这一发现为今后二化螟的大田防治的药剂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
1.不同农药助渗剂对水稻茎秆渗透能力的测定
为了获得潜在的杀螟药剂助渗剂,本研究基于提高药剂进入害虫栖息部位的渗透能力,首先设计了一种测定农药助渗剂在水稻茎秆内渗透速度的简单方法,通过目测着色溶液下渗10cm稻茎段的流出时间.测定了15种不同助渗剂溶液由稻苗心叶喇叭口沿稻茎(叶鞘间隙)下渗的速度。结果显示不同的农药助渗剂下渗时间存在明显差异。快速渗透剂T、润湿剂GY-WS10、超强渗透剂盯C-E和渗透剂GY-W07这4种助渗剂溶液(浓度为:0.8%)沿10cm稻茎的渗出时间分别为<5min、6min、7min以及7min:同样条件下渗透剂JFC-1、低泡渗透剂SF、快速渗透剂JFC-M、有机硅增效剂GY-S903、耐碱渗透剂AEP和渗透剂JFC这6种助渗剂的渗出时间分别为13min、15min、15min、16min、17min与18min:耐碱渗透剂OEP-70为65min:而喷雾增效剂GY-T1602、喷雾增效剂GY-Spry、渗透剂JFC-2和渗透剂OE-35均大于8h,在试验观测期间均未见渗出。测定结果符合理论预期,表明该实验设计提供的简易方法,可以区分不同候选农药助渗剂对水稻茎鞘的助渗能力,并依此对被测助渗剂进行了初步分类,即依据本测试法在水稻茎鞘中的渗流速度>1.00cm.min-1的强渗透剂,1.00-0.30cm.min-1的较强渗透剂,0.30-0.10cm.min-1的一般渗透剂和<0.10cm.min-1的差渗透剂。
2.使用浓度对不同助渗剂在水稻上渗透能力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探索助渗剂对水稻茎秆的渗透性能,以及使用浓度对助渗能力的影响,以便确定筛选助渗剂的可靠参数,本研究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挑选了6种渗透速度具有一定差异,并且属于不同类型化合物的助渗剂作为代表,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不同助渗剂在不同浓度梯度下和不同时间,渗透通过10cm稻茎的量,测定不同浓度助渗剂的下渗速度以及浓度对不同渗透剂渗透速率的影响,由此利用助渗剂浓度和渗透速度建立助渗剂的可靠评价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助渗剂在选取得浓度范围内(0.2-1.2%),渗透速度随着助渗剂浓度升高而加快:而且不同助渗剂渗透速度随浓度加快的速度有所不同。在常见的助渗剂使用浓度下(0.6-0.8%),药剂的助渗速率大致为:T70>WS10≥S903>SF>JFC-M>OEP-70,在低浓度下(0.2-0.4%)测定的助渗速率(S903≥T70>WS10>SF≥JFC-M>OEP-70)不能代表实际使用浓度下(0.6-0.8%)的渗透速率;而高浓度(>1.0%)的助渗剂,不论是从经济或者环境等综合效益的角度都不具有应用价值。讨论认为,比较不同助渗剂在防治水稻螟虫上的助渗能力。可以利用稻茎测定方法,但应该在使用浓度范围内测定下渗速度进行评价。测定稻茎下渗速度,可以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助渗剂的助渗速率,也可以利用目测着色溶液的流出时间,后者虽然没有前者精确,但所测定的对应渗透剂下渗速率趋势基本相符,相关系数达到0.88。
3.不同助渗剂对水稻二化螟防治药剂的增效作用
为了综合评价不同助渗剂提高化学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并证实它们对二化螟防治的增效作用同其渗透特性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我们将不同助渗剂分别与合适浓度的杀虫单一阿维菌素农药复合物复配作为生测药剂进行模拟田间增效实验.结果表明,加入浓度为0.8%的快速渗透剂T,润湿剂GY-WS10、低泡渗透剂SF、快速渗透剂JFC-M,有机硅增效剂GY-S903和耐碱渗透剂OEP-70后,喷雾处理水稻二化螟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97%、93%、90%、87%、93%和67%,同未加助渗剂的药剂对照组(死亡率42%)相比,杀虫效果均发生了显著提高:0.4%浓度下的相应助渗剂对应的致死率为93%、88%、79%、73%、93%和41%,除OEP-70外,其余助渗剂均产生了明显的增效作用:而相应助渗剂在0.2%的浓度下介导的二化螟死亡率分别是83%,63%,51%,57%,78%和37%,统计发现,仅有快速渗透剂T,润湿剂GY-WS10,快速渗透剂JFC-M以及有机硅增效剂GY-S903提高了药剂的杀虫效率。进一步分析增效助渗剂的稻茎渗透速率发现,对于该农药复配配方中,具有显著增效的助渗剂渗透速率均大于0.1580μl/min。由此可见,对于杀虫单.阿维菌素复配药剂,当使用的助渗剂能使药液的下渗速率大于这一个速度就极可能显著增加该药剂在水稻上对二化螟的毒杀效果。
综上研究表明,本研究设计建立了可以测定渗透剂对水稻茎鞘渗透能力的简易稻茎检测方法。证实助渗剂确实能提高化学农药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其增效能力与其在水稻茎鞘内的下渗速率成正相关。这一方面说明提高药剂对水稻茎鞘的渗透能力是助渗剂增效的主要机制,同时也证实利用水稻茎秆渗透速率检测水稻二化螟防控用药助渗剂的有效性。此外,举研究还发现,浓度对不同助渗剂渗透能力的影响不同,不同药剂配方防;台二化螟,所使用助渗剂对稻茎的渗透应该达到特定速率,才能充分发挥其杀虫效果。这一发现为今后二化螟的大田防治的药剂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