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斑点叉尾鮰种质资源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04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斑点叉尾鮰( Ictalurus punctatus)属脊索动物门(Chordata),辐鳍鱼纲(Actinopterygii),新鳍鱼亚纲(Neopterygii),鲇形目(Siluriformes),北美鲶科(Ictaluridae),叉尾鮰属(Ictalurus)。原产于美国和墨西哥北部,1984年引进我国,经多年养殖推广,已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由于引进后多年累代养殖,没有经过认真的选育,所以目前种质退化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抗病力下降、生长缓慢等,并且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时易发生大规模病害和死亡,是造成当前国内鮰鱼养殖效益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养殖鮰鱼的产量和质量,保证鮰鱼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斑点叉尾鮰遗传育种改良,遗传分化、遗传多样性水平,特别是主要养殖性状退化的分子遗传学机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DNA分子标记所具有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使其能够准确的反映生物的遗传信息。本文利用AFLP和SSR两种分子标记对中国1984年、1997年、2004年引进的斑点叉尾鮰群体以及1984年和1997年群体杂交的F1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斑点叉尾鮰的苗种繁育、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以及种质鉴定等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实验共筛选了10对AFLP引物以及10对SSR引物,对4个群体的120个(每个群体30个个体)斑点叉尾鮰进行了研究。利用Popgen 32软件分析了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和群体间的遗传结构,计算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距离,用UPGMA法构建了4个群体的系统发生树。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如下:利用10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523个位点,其中有243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24.3个多态性的位点。10对SSR引物共扩增出35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为3.5个。在检测遗传变异时两种方法都表明4个群体都具有中等的遗传多样性。而且,SSR检测到的变异性都高于AFLP标记的检测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2026(AFLP)和2.1098 (SSR),AFLP检测到的杂合度Nei(H)指数分布在0.0781和0.1137之间;SSR检测的观测杂合度分布在0.4768和0.5982之间。用SSR方法分析时发现,群体总的观测杂合度(Ho=0.5249)明显的高于期望杂合度的值(He = 0.5161),存在杂合度过剩的现象。两种方法所得的4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顺序有一定差别,4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参数由大到小依次为:AFLP法:P8497、P1997、P2004、P1984;SSR: P2004、P1997、P8497、P1984。其中P1984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各参数在所有群体中都是最低的。利用AFLP分析的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度(Gst)为0.0957,各群体间的Gst分布在0.0798~0.1192之间;SSR测得的群体间总的近交系数(Fst)为0.0196,说明群体内总的遗传分化中有1.96﹪是来自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同时利用Gst和Fst得出的群体内总的Nm分别为4.8404(AFLP)和23.3290(SSR),证明各群体间基因流动性很好。利用两种方法计算的4个群体的遗传距离分布在0.0079~0.0158(AFLP)之间和0.0066~0.0632(SSR)之间。基于遗传距离所构建的系统发生树表明,4个群体共分为了三个组:P1997和P2004首先聚为一类,再与P8497聚为一支,而P1984单独成为一支。通过对斑点叉尾鮰的遗传变异和遗传结构的分析,比较了两种分子标记在研究群体遗传多样性中的优越性。结果表明,SSR技术的多态信息含量以及有效等位基因数等遗传变异参数明显高于AFLP技术,但是,AFLP能够获得比SSR技术更高效的多态位点数检出率。AFLP标记主要检测的是核基因组编码区与非编码区DNA序列上的差异,而SSR标记主要检测的是基因组DNA非编码区重复数上的差异,实验的结果表明,两种分子标记都是研究斑点叉尾鮰种群多样性的有力工具。
其他文献
近海碳循环是海洋碳循环极其重要的构成且生物过程最活跃,该海域的初级生产力相对远洋格外高,特别是近海贝藻养殖区的高强度生物活动对碳循环有着特别凸显的影响,已经逐渐成为科
酮酐型聚酰亚胺作为一种耐高温、粘结性好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耐高温复合材料、胶黏剂、涂料等领域。然而由于其分子间刚性过大,导致其难溶难熔,影响其加工性能。由不对称酮酐2,3’,3,4’-二苯酮四酸二酐(3,4’-BTDA)制备的聚酰亚胺的溶解性及粘结性良好,但是其高昂的价格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本论文研究目的是采用多种方式低成本制备酮酐尤其是3,4’-BTDA。首先,本论文以二甲基苯磺酸作为催化剂,
石磺是雌雄同体的肺螺亚纲贝类。通过石蜡切片技术与苏木精-伊红染色的组织学方法系统研究了石磺生殖系统的组成;显示其生殖系统包括交媾器、生殖器本部和生殖沟三部分;交媾器
通过对北太平洋与同安湾表层水镭同位素(226Ra、228Ra、224Ra)含量与分布特征的研究,将其具体应用于揭示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区生态系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以及同安湾海底地下水输
学位
海洋溢油污染事件频发,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沿岸人们的生存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生物修复具有环保、高效、低成本等众多优点,被认为是处理海洋石油污染最有开发前景的方案。石油降解菌的获取是进行溢油生物修复的前提,而微生物固定化技术是解决海洋溢油污染生物修复所应对的复杂环境的技术基础。以北戴河滨海湿地5份根际土壤样品为研究材料,获得22株石油降解菌,有8株具有产表面活性剂的能力。在25℃、降解21d的条件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