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磺繁殖生理的组织学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l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磺是雌雄同体的肺螺亚纲贝类。通过石蜡切片技术与苏木精-伊红染色的组织学方法系统研究了石磺生殖系统的组成;显示其生殖系统包括交媾器、生殖器本部和生殖沟三部分;交媾器由阴茎、恋矢、恋矢囊、两性生殖孔、雄性生殖孔、雄性附属腺组成;生殖器本部包括两性腺、卵黄腺、蛋白腺、支囊、受精囊。阴茎和恋矢具有非常发达的肌肉组织,腔内由丰富的多边形石榴细胞紧密堆积。两性腺内同一滤泡既产生精子又产生卵子,精卵共存现象很普遍。卵黄腺由白色脂肪细胞组成,内有空泡。蛋白腺内腺泡及分泌物组成花瓣形结构,此结构在腺体内大量存在。支囊是两性管的分支,一端为盲端,内储有大量精子。受精囊内有卵子、精子、卵带同时存在,也有分别存在的现象。 采用实验室内生态箱饲养和自然群体定期采样、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于2005~2007年间研究了江浙沪地区石磺(Onchidium sp.)的两性腺周年发育规律及组织学特征。结果显示石磺雌雄同体,雄性先熟,生物学最小型为体长2.81 cm,重1.81g。石磺两性腺发育为一年一个周期,其发育经历增殖期、精子发生期、精卵同步发生期、排放期、休止期。其中排放期又分精子排放期、卵子排放期,体现了精卵发生的异时性。精子的发生包括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卵子的发生包括卵原细胞期、无卵黄期、卵黄形成期、卵黄形成后期、成熟期。成熟系数周年呈一明显单峰分布,峰值出现在7~9月间,可以推断室内石磺的繁殖盛期为7~9月;蛋白腺系数、卵黄腺系数与成熟系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蛋白腺系数基本随着成熟系数变化而变化,卵黄腺系数随着成熟系数变化出现三个峰值,分别在6、8和12月。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跟踪观察取样的方法,对交配、产卵个体进行观察取样及常规生物学数据测定,解剖个体的两性腺、两性管、受精囊、支囊,用Bouins液固定后石蜡切片,观察了解石磺精子的形态、发生、运输与储藏情况以及受精规律。切片观察表明,精子在两性腺内经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一系列形态变化之后暴发性增殖,充盈两性管的收集小管。精子储存遵循高位储存规律,即在水平方向上位于相对高位处的支囊是异体精子的储存场所,而相对低位处的收集小管与受精囊是自体精子的储存场所;精子通过内部恋矢和外部生殖沟运输到头部的雄性附属腺处,并由其加工成精液,最后通过阴茎刺入对方个体,行交配活动完成精子在个体间的运输。异体精子主要在受精囊里与卵子发生受精作用,未及时受精的精子或卵子在受精囊内发生自融。观察发现繁殖盛期的石磺个体普遍偏小,符合“性别分配理论”;且第一次交配能开启雌性功能,已交配个体可以发生二次交配现象(S1×L2)。石磺交配时间一般为1~5小时,个别长达4天连续交配,数理分析认为受精囊的重量(r=一0.922,P<0.01)与交配时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雄性体重与其呈极显著正相关(r=0.706,P<0.01)。
其他文献
本研究将海带配子体eDNA抑制消减文库所产生的627克隆进行测序,按照序列匹配部分大于100 bp并达到95%以上相似性的标准,使用DNAMAN软件去除低质量的EST,将剩下的618条EST聚类成18
近年来,随着冶金、仪表、印染等工业的发展,排出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大幅度增加,除直接对海洋生物造成毒害外,重金属还会在河口浅海区沉积于淤泥中,对栖息于潮间带滩涂中的生物生存与
近海碳循环是海洋碳循环极其重要的构成且生物过程最活跃,该海域的初级生产力相对远洋格外高,特别是近海贝藻养殖区的高强度生物活动对碳循环有着特别凸显的影响,已经逐渐成为科
酮酐型聚酰亚胺作为一种耐高温、粘结性好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耐高温复合材料、胶黏剂、涂料等领域。然而由于其分子间刚性过大,导致其难溶难熔,影响其加工性能。由不对称酮酐2,3’,3,4’-二苯酮四酸二酐(3,4’-BTDA)制备的聚酰亚胺的溶解性及粘结性良好,但是其高昂的价格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本论文研究目的是采用多种方式低成本制备酮酐尤其是3,4’-BTDA。首先,本论文以二甲基苯磺酸作为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