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磺是雌雄同体的肺螺亚纲贝类。通过石蜡切片技术与苏木精-伊红染色的组织学方法系统研究了石磺生殖系统的组成;显示其生殖系统包括交媾器、生殖器本部和生殖沟三部分;交媾器由阴茎、恋矢、恋矢囊、两性生殖孔、雄性生殖孔、雄性附属腺组成;生殖器本部包括两性腺、卵黄腺、蛋白腺、支囊、受精囊。阴茎和恋矢具有非常发达的肌肉组织,腔内由丰富的多边形石榴细胞紧密堆积。两性腺内同一滤泡既产生精子又产生卵子,精卵共存现象很普遍。卵黄腺由白色脂肪细胞组成,内有空泡。蛋白腺内腺泡及分泌物组成花瓣形结构,此结构在腺体内大量存在。支囊是两性管的分支,一端为盲端,内储有大量精子。受精囊内有卵子、精子、卵带同时存在,也有分别存在的现象。
采用实验室内生态箱饲养和自然群体定期采样、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于2005~2007年间研究了江浙沪地区石磺(Onchidium sp.)的两性腺周年发育规律及组织学特征。结果显示石磺雌雄同体,雄性先熟,生物学最小型为体长2.81 cm,重1.81g。石磺两性腺发育为一年一个周期,其发育经历增殖期、精子发生期、精卵同步发生期、排放期、休止期。其中排放期又分精子排放期、卵子排放期,体现了精卵发生的异时性。精子的发生包括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卵子的发生包括卵原细胞期、无卵黄期、卵黄形成期、卵黄形成后期、成熟期。成熟系数周年呈一明显单峰分布,峰值出现在7~9月间,可以推断室内石磺的繁殖盛期为7~9月;蛋白腺系数、卵黄腺系数与成熟系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蛋白腺系数基本随着成熟系数变化而变化,卵黄腺系数随着成熟系数变化出现三个峰值,分别在6、8和12月。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跟踪观察取样的方法,对交配、产卵个体进行观察取样及常规生物学数据测定,解剖个体的两性腺、两性管、受精囊、支囊,用Bouins液固定后石蜡切片,观察了解石磺精子的形态、发生、运输与储藏情况以及受精规律。切片观察表明,精子在两性腺内经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一系列形态变化之后暴发性增殖,充盈两性管的收集小管。精子储存遵循高位储存规律,即在水平方向上位于相对高位处的支囊是异体精子的储存场所,而相对低位处的收集小管与受精囊是自体精子的储存场所;精子通过内部恋矢和外部生殖沟运输到头部的雄性附属腺处,并由其加工成精液,最后通过阴茎刺入对方个体,行交配活动完成精子在个体间的运输。异体精子主要在受精囊里与卵子发生受精作用,未及时受精的精子或卵子在受精囊内发生自融。观察发现繁殖盛期的石磺个体普遍偏小,符合“性别分配理论”;且第一次交配能开启雌性功能,已交配个体可以发生二次交配现象(S1×L2)。石磺交配时间一般为1~5小时,个别长达4天连续交配,数理分析认为受精囊的重量(r=一0.922,P<0.01)与交配时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雄性体重与其呈极显著正相关(r=0.706,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