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及其和解——阿伯拉尔意图伦理学思想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l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阿伯拉尔的意图伦理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他对于罪的看法,以及如何实现罪的和解。阿伯拉尔关于罪的分析是从内外两个方面着手的,从外在方面讲,他认为人的行为对于罪来说是无关紧要的,行为并不决定一个人的罪;从内在的方面来讲,人的真正意义上的罪是内心对上帝的轻蔑。在这两方面的对比之后,阿伯拉尔指出人犯罪不在于行为而在于人的意图,只有人的意图才决定人的罪,这就是本文所说的阿伯拉尔的关注人的内在状态的伦理学的意义。既然人的真正意义上的罪是来自人的内心,那么真正的和解也应该是出自人的内心。所以阿伯拉尔指出,真正的和解乃是发自内心真正的仟悔和认错。当然阿伯拉尔不会只强调人在自己的救赎过程中的作用,因为这只是次要的,作为神学家和虔诚的基督教徒,他把上帝的恩典放在了最高的位置,没有上帝的恩典人是不可能得救的。   值得注意的是,阿伯拉尔特别注重理性的应用,他认为作为一个正常的理性存在物的人是能够自然而然的理解包含上帝律令的自然律从而向善的,只是由于欲望等种种软弱才会作恶。但是欲望并不是一种恶,只有向这种欲望妥协才是恶。这又与之前奥古斯丁关于欲望的看法相反,但是在我看来阿伯拉尔的这种看法更为合理。   事实上,关注人的内在状态以及理性是阿伯拉尔伦理学的两条主线,再加上十二世纪欧洲的思想界的内住化倾向以及理性复苏的时代大背景,以及阿伯拉尔自身唯名论的理论背景,这些一起就说明了阿伯拉尔伦理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有着其前后一贯的合理性。然而其伦理观点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囿于神学的范围之内,他不可能提出具有普世意义的伦理观点,也就是说他的理论一定程度上只适用于信仰上帝的人。
其他文献
董仲舒推《春秋》言天人相与之际所形成的天人感应思想,是两汉经学的主流思想,并随两汉学术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完善。至汉魏之际,思想发生剧烈变革,经学衰落下去,玄学和佛学作为一
目的:探讨研究米索前列醇应用于妇女绝经期取环手术的效果。方法: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38例绝经期取环的妇女分为对照组19例,采取常规取环方法,术前不用药;实验组19例,
当下各类设计行业都异常的火热。一部分源于人均收入的提升,消费者对生活品质有了一定的要求。而不论什么设计,它最初的形态都是设计者脑中构思转换而来的,设计思维的方式决
运用多种方法构建了贵州省高校定向越野课教学质量53个评价指标,评价内容涉及五个维度: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行为.同时,建立了五个维度四个等级评价
在西方哲学史上,随着近代英国经验主义的不断发展,知觉问题成为认识论领域中的焦点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艾耶尔将英国经验主义与语言学相结合,提出了自己的感觉材料理论。
创新思维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锐利武器,是人类走向文明世界的桥梁,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实现现代化和奔向美好未来的力量所在。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思维的发展史,以科学史的视角研究创新思维对于理解创新思维的本质、核心、演变规律、内在逻辑,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论文以科技史为指导,结合科技创新的有关理论,对科技史中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典型案例进行梳理和分析,认为思维的创新始于问题的发现,源于不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力量源泉。一个民族的发展取决于文化的发展,而文化的发展又以哲学为基础。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英雄、伟人从古人的文化沉淀中汲取营养和精华,为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景泰蓝的制作》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典范说明文,长期被收录于多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