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注释基础上的鱼类全基因组复制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o1988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基因组复制(WGD)事件形成了很多演化途径,在硬骨鱼进化基础上发生额外的WGD,最近一轮的基因组复制成了鱼类进化的途径。鲑科和鲤科鱼类中都出现了WGD,相比其他物种已知的进化时间,研究推测鲤鱼的进化时间为820mya(Million years ago)发生的较晚,而且鲤科鱼类中,鲤鱼也发生了四倍化。为了探究鲤鱼进化过程中基因复制后的功能差异以及同源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我们对鲤鱼全基因组进行了重新组装,通过与包括更新前鲤鱼全基因组在内的11个物种的基因组大小等七个指标来评估更新后的鲤鱼全基因组的结果。比较后发现组装后的鲤鱼基因数目减少,平均外显子数目以及平均内含子数目都有显著增加。同时,根据TreeFam将鲤鱼的每个家族的基因数与同一基因家族内的其他物种的基因数相比以判断该基因的状态。因此,我们计算出,鲤鱼有34477个基因发生了扩张,7250个基因为保留状态,而收缩的基因只有18个。由此可见,大多数鲤鱼基因都发生了复制,在此基础上,对三个类型的基因GO功能注释发现,扩张基因在运动和免疫通路上富集相比其他通路更加明显,包括鱼鳔发育、纹状体、探索行为以及机械感测性,这些都是与运动相关的功能;推测富集结果中淋巴管生成和迁移功能与鲤鱼免疫相关。这也再次证明了鲤鱼作为水产养殖物种的优势,免疫功能使得鲤鱼在各种养殖环境中高度的适应性,易于进行推广。而处于保留状态的基因功能多为小分子蛋白质的构建以及信号接收等功能,用以维持鲤鱼基本的生命活动。最后,以扩张的鲤鱼基因为基础,根据基因拷贝数分析相同家族中鲤鱼基因数目是斑马鱼基因数目二倍的基因,分析其表达量,发现大部分扩张基因保留着较高的相似度,在功能分化上并为未表现出太大的差异。现有的鲑科鱼类都经历了一次四倍化,推测时间约80mya-50mya。从20世纪70年代起,推测鲑科鱼类特有的基因组复制事件是在迁徙行为出现之前,也为进化革新提供了遗传基础。除了探究异源基因组加倍的鲤鱼之外,我们还扩展到了同源基因组加倍的虹鳟,并且研究推测虹鳟的第四轮复制发生在96mya,相比其他物种在时间上发生较晚,对于研究鱼类进化比较理想。同样,我们也对虹鳟基因组重新组装,同时以发生第四轮复制的大西洋鲑作参照,按照和鲤鱼一样的方法对13个物种的13个指标进行统计,并将外显子长度、外显子数目、基因长度和蛋白质长度四个指标做累积曲线分布图,由此看出组装后的虹鳟全基因组在外显子长度指标中比没更新的虹鳟外显子长度要长。同样,为了探究虹鳟扩张基因间的表达差异,将虹鳟的皮肤在内的15个组织的SRA数据清洗配对后与虹鳟重装后的全基因组相比,抽取发生扩张的15914个基因的值表达量并计算相关系数。结果表明,相关系数的值为0.6左右时,扩张基因数目达到了一半,则证明虹鳟扩张基因之间的关联程度高,复制的基因在功能上未出现较大的差异,在相同的组织中会同时表达。同样,为了探究虹鳟基因家族分类和功能差异,按照TreeFam生成的文件将同家族的虹鳟基因拷贝数与其他物种的拷贝数相比,分成扩张、收缩和保留三种类型并进行GO注释和KEGG注释,通过结果发现:虹鳟扩张基因和鲤鱼的扩张基因有部分共同的功能,虹鳟富集到的基因功能主要为细胞骨架调节、神经活性的受体-配体互作、黏着斑、紧密连接和轴突导向等,多为跟信号通路以及细胞活动相关的功能。而根据KEGG通路富集的结果发现保留的基因大部分功能跟代谢相关,比如:氧化磷酸化、造血细胞谱系和补充和凝血级联等方面。推测这些方面的功能是维持虹鳟基本的生命活动。对于性别相关的基因的研究一直是科研人员关注的热点,我们通过组装的虹鳟XX染色体相关基因与虹鳟全基因组比对,通过Y特异基因进行辅助鉴定出三个Y染色体特异性区域158条基因。在哺乳动物Y和W基因同源的基础上,将虹鳟Y基因和舌鳎的W基因以及其它七个哺乳动物的性染色体基因进行种间比对,根据比对结果推测鱼类的性别相关基因和哺乳动物的性别相关基因分化差异大,同源性比较低。而种内X/Y比对和W/Z比对表明鱼类的性别相关基因在进化上分化程度较低,相比哺乳动物的性别相关基因更原始。
其他文献
【正】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也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2006—2008年,本研究应用血清学方法对黑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化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在税收领域,农业产业化涉及的纳税
最优控制理论是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从一切可能的控制方案中寻找最优解的一门学科.在航空航天、机器人学、精密运动控制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目前,线性最优控制问题已经得到了较好地解决,但很多高维非线性最优控制问题仍然无法解决.为了得到非线性最优控制问题的近似最优解,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最优控制问题的数值解法进行研究.对于无模型非线性最优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神经动态规划方法.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共同价值信仰和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今社会多元价值观念的主导,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有效路径分析有助于推进社会
气候变暖已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全球尺度的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将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深远影响。地表反照率是地球表面反射与入射的太阳辐射之比,其定义了大气下边界的辐射传输,反映了地表能量的收支状况,可以敏感地记录全球气候变化的情况。因此,研究地表反照率的时空变化过程及其环境控制因素非常重要,对深入理解学习全球陆面过程和气候变化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全球范围的地表反照率为研究对象,利用2002至20
在总结传统图书流通利用中数学方法及其局限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模糊数学的图书流通利用状况评价模型,并进行了数学模型的理论过程示例,结果表明该模型所得结论全面可靠,有
电渗固结法由于短时高效的提高地基承载力并不会产生地基失稳等现象,是目前应用前景较好的地基处理方法。但是由于电渗固结法电能消耗量大、电极材料易腐蚀、后期排水效率下降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近年来围绕如何克服电渗法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工程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根据电渗法加固软土地基的基本理论,将纳米Fe_3O_4和蒙脱土材料应用于电渗法加固膨润土地基,通过室内试验研究纳米材料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枇杷科技和生产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10月到1978前后的第一阶段、1978至世纪转换的2000年左右为第二阶段和2000年至现在的第三阶段。第一阶段,主要
Notothenioidei亚目的鱼类,在南极水域永恒的-1.9℃的低温环境下生存。这个亚目的诸多物种是在南极海变冷的近3千万年的时间里,在封闭的环境中产生,是研究分子进化,以及极端环境
通过计算机检索,目前人工智能在地球物理领域的应用还寥寥无几。从当今人智能技术飞速发展速度来看,认为应该认真思考人工智能技术与地球物理研究的触合,本文从感知智能、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