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覆盖度疏林和灌丛是干旱、半干旱区分布的最典型的天然植被,而低覆盖度行带式是能够完全固定流沙的一种植被格局,本文选取科尔沁沙地南缘行带式固沙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带间太阳辐射、空气温湿度以及降雨、土壤湿度等小气候的空间变化特征进行观测研究,对不同带间距行带式固沙林带间小气候进行同步定位观测,以揭示行带式造林模式下带间小气候特征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行带式固沙林的集群分布格局形成了林带降雨高截留和带间空地基本无截留的降雨捕获模式,这使得林带与林带间形成一个基本没有林冠截留的降雨完全补给带,相比较林带下的土壤,降雨入渗补给量可提高20%以上。行带式带间土壤含水量随距林带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在距离林带0-8m的距离范围为土壤水分的主要利用带,而距林带8m以外的地带为土壤水的渗漏补给带,其生长季储水量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此外,通过对行带式带间风速的观测研究发现,当固沙林覆盖度降低到20%时左右时,行带式的防风效果并未明显下降,低覆盖度行带式具有良好的防风效果。因此,在满足固沙林防风固沙的基础上,降低固沙林的覆盖度,可以有效维持沙区的水分平衡,改善气候环境,促进带间自然植被的恢复。(2)在微观尺度上,植被的空间立体机构是影响光气候环境的关键因素,行带式作为一种带状分布格局,带间太阳辐射主要受林冠层遮荫作用而减小,东西走向林带辐射减弱主要集中在林带北侧0.5—1H范围内,随行带式带间距减小,太阳辐射透过林冠进入林地的太阳辐射越少。受林冠层遮荫庇护作用的影响,行带式固沙林带间空气温湿度及蒸发呈现规律的梯度变化趋势,气温和蒸发随距林带距离增加而不断增大,相对湿度随距林带距离不断增加而减小。(3)空气温湿度代表了地表水热状况,是影响植被生长发育重要的环境因素,同时近地层空气温湿度受地表植被的变化的影响。沙地造林后,由于植被立体空间格局的变化,局地小气候产生差异。研究发现,生长季,8m及12m行带式样地林带内气温高于25m样地及旷野,而相对湿度低于25m样地及旷野,林内外空气温湿度的差距到生长季末有缩小的趋势,低覆盖度行带式固沙林带间小气候更接近自然修复后的小气候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