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指除酒精外,因肥胖(尤其是内脏型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生活方式的改变等损肝因素所致脂肪性肝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目前现代医学尚缺乏治疗该病的特效药物,因此,从中医药方面研究筛选安全有效的治疗方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消脂方是湖北省中医院甘爱萍教授的经验方,本课题是总结甘教授在2010年12月-2012年1月期间治疗湿热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中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及中医诊断为湿热内蕴证型,临床表现有脘腹胀闷不舒、周身困重、胁肋胀痛、隐痛、口干不欲饮、大便粘腻不爽等症状的患者40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实验设计方法,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积分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组予以根据疏肝健脾、清热利湿法拟定的“消脂方”加减治疗,每日一剂,分2次水煎,共煎取300-400ml,分两次,于饭前一小时服用;对照组给予血脂康胶囊一次2粒,一日2次,疗程均为三个月,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均适当运动、控制饮食、戒酒及积极治疗原发病。禁用可能影响肝功能、血脂的药物。三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血脂及超声检查变化,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并作出评价。结果:1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7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两组血脂(TC、TG)匕较:治疗组治疗后TC、TG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4安全性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安全检测无毒副作用,两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消脂方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较好的疗效。消脂方方能缓解患者症状,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减轻脂肪肝轻重程度,延缓病情恶化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其疗效确切可靠,安全性能好,无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