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问题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既有深厚历史根源又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事务之一。近年来,随着恐怖主义的蔓延以及国内外民族争端的加剧,世界各国不断制定和调整自己的民族政策。针对民族众多、民族摩擦时有发生的具体实际,我国首次提出了民族和谐的理念。党的第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的各个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美好社会,民族和谐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的民族理论深受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观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和谐思想属于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范畴。他们的民族和谐思想为我国制定民族政策、解决民族争端、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现实指导。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专门定义和论述过民族和谐思想,但在其丰富的民族理论中,民族和谐的理念随处可见。深入系统地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和谐思想,对于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无疑将起到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深入系统的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和谐思想。其一,陈述了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和谐思想的研究意义;其二,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和谐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及其社会历史背景;其三,阐释了民族和谐的概念,具体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民族和谐观点,并进行归纳总结;其四,从理论和实践上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和谐思想的当代价值,特别是对我国解决当前民族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和谐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理论正确的提炼和归纳,是能经受住实践检验的。它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渊源及社会历史背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对内激化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对外刺激了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时代的变革,敦促着马克思恩格斯立足现实,批判和吸收前人的民族观念,研究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预见民族发展的趋势,思考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寻求民族问题的解决途径。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和谐思想作为科学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针对近年来民族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在国际上蔓延,国内的民族关系也开始出现较为复杂的局面,着力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推动各民族和谐相处,意义重大而深远。在处理涉及民族关系的复杂问题时,我们应该始终以不断中国化的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和谐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的相信党的领导,以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制度保障,继续稳固的推进民族的平等和团结,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维护祖国的统一,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既要保证各民族的物质问题妥善解决,又要保证精神问题的合理解决,积极稳妥、与时俱进地开展各项工作,与各族人民一道,共同开创我国民族和谐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