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的法律问题研究

来源 :长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lolp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新型的救济途径,是双方当事人之间进行平等沟通的一种高效便捷的,为应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救济困难所创设的新机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是指索赔权利人和赔偿义务人之间在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具体问题上进行平等交流沟通,最后达成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行为,从而实现对生态环境损害的基本救济。通过对比研究磋商与民事调解、和解,磋商与其它两者存在的主要差异是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领域内的磋商活动关于第三人参与磋商活动的程度是有区别的。本文将磋商的法律性质认定为民事行为,认定磋商双方主体所签订的赔偿协议具有民事合同的法律属性。通过运用环境权理论以及环境公共信托理论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提供理论基础,阐明观点立场。第一,本文主要研究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现阶段存在的法律问题:磋商主体范围单一,具体包括赔偿权利人范围较窄、赔偿义务人的扩大范围不明确、参与磋商的第三方不统一;磋商程序规定不合理,具体包括磋商的启动时机过晚;磋商的配套保障机制不完善,具体包括磋商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顺位不明确、磋商的监督机制缺失。第二,对于国内外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的研究,美国、日本和法国的生态保护工作起步较早,在立法与实践领域有较多经验。美国自然资源损害赔偿立法丰富,以协商方式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十分常见,具有详细的程序设计与保障机制;日本具有以调解为主要手段的公害纠纷处理机制,还设有专门的公害纠纷处理机构;欧盟通过民间与政府协商的方式将环境政策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上述国家的环境法律体系完备,磋商主体范围明确,磋商程序完善,公众监督渠道健全,可以为解决我国的磋商法律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第三,建议通过以下路径解决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所存在的法律问题:完善磋商的程序性规定,先明确磋商启动的时机,逐步完善磋商的程序规则;明确磋商的主体,建立多元化索赔主体,扩大赔偿义务人的范围,引入第三方参与磋商;丰富磋商失败的救济方式,尝试建立仲裁方式解决磋商失败的问题,加强磋商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衔接;健全磋商的监督机制,从磋商的监督主体、监督方式监督内容等方面进行构建。
其他文献
“吃”是旅游六要素之一,餐饮业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撑,同时影响了游客对旅游出行的体验,带动了大量就业和消费,是旅游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餐饮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端,太行山东麓,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独特的美食文化,具有发展旅游餐饮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目前邯郸市的旅游餐饮业却不景气,不仅没有形成独特的旅游美食名片,而且众多美食小镇、美食街存在着同质化严
学位
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过去十几年快速发展的一类新型多功能材料。MOFs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高的孔隙率、规整开放的孔道、丰富的官能团和结构的多样性等特点,使其在现代材料研究方面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诱人的应用前景。MOFs是由金属离子/簇和有机配体组成,因此为了设计合成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MOFs材料,合理的选择金属和有机配体至关重要。本论文
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一直比较落后,政府将改善农村金融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之一。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解决农村金融问题提供了可选路径。互联网金融借助于互联网技术,降低了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给传统金融不能覆盖的小微企业以及农民提供金融服务。各大电商平台、农业龙头企业、P2P网贷平台纷纷进军农村金融市场,为解决农村金融发展不平衡问题各显神通。因此,研究农村互联网金融对于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
近年以来,农村在公共服务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同城镇社区相一致,在需求种类与数量方面均有所提升,为主动适应新时代的新变化新挑战,积极推进网格化治理。农村网格化治理积极探索解决农村社区中的治理困境,充分结合国家治理创新和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各大要素,充分完善组织架构,有效疏通了运行机制,积极提供制度保障,这是对农村地区社会治理模式谋求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下,网格化治理作为一种创新治
学位
OLED经过多年大量的研究和不断的发展,现在已经大规模商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部分含有重金属原子的有机配合物可以通过自旋-轨道耦合(SOC)来突破跃迁禁阻,激发态下的单线态可以向三线态跨越,最终三重激发态退激发到基态,并辐射出磷光。高发光效率、非辐射跃迁速率相对较低和发光的范围可调的发光材料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有机金属Ir(Ⅲ)配合物通常为类八面体立体构型,金属原子被环金属化配体包围。有机金属Ir
近些年来,在国际中文教学方面,跟虚词有关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尤其是对介词的研究。既有对单个介词的分析,也有对两个不同或相似介词的对比分析,国别对国际中文教学的影响也愈发被学者重视,但是还缺少多个相近介词的辨析研究和相关教学设计。本文以对象类介词“对”为主体,对比研究了“对”与和它用法相近的四个对象类介词“向、给、跟、对于”。先结合BCC语料库中的有关例句分析论述了这五个相近介词的用法,并从语义、
环境污染和绿色清洁能源的短缺是目前全球范围内面临的一些严重问题。基于半导体的光催化技术是利用丰富清洁的太阳能,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的可行性措施之一。TiO2和WO3作为最常见的宽带隙n型半导体,因其成本低,制备简便而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各个领域,如有机物降解、水分解制氢和氧气、二氧化碳还原等。然而由于太阳光的利用效率低和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快速复合导致单纯的TiO2和WO3光催化性能不理想,因此采用不
在本研究中,首先我们利用MOF-74晶体自身具备的孔隙结构,由高温炭化处理的方法制备了可保持晶体形貌不变的多孔炭材料,通过控制炭化温度(300℃-900℃),得到了一系列由MOF-74晶体衍生的具有多级孔的炭材料MOF-74-T。MOF-74晶体在900℃下炭化处理1h的样品(MOF-74-900)与在其他温度得到的样品相比,具有优秀的二氧化碳吸附容量(3.64 mmol/g,1 bar,273